问题 | 认罪了,会怎么判对量刑有什么影响? |
释义 | 在现实生活中,总是存在意想不到的意外,对他人或者企业造成一定的损害。主动承认错误,或者认罪,会对犯罪者进行怎样的判决,在我国就由明确规定关于肇事者认罪了,会怎么判的问题,下面小编就为大家详细整理有关法律知识。 一、认罪了,会怎么判对量刑有什么影响 一般而言,“认罪了,会怎么判”是指犯罪人出于悔改或者认错的心理而明示或默示承认自己已经做出某种带有犯罪性恶劣行径的行为。它包括两个方面的要求: 一是主观方面,犯罪人认识到了自己行为的错误,内心深处产生真心悔改之意。 二是客观方面,犯罪人对自己的犯罪有供认不讳的客观事实。关于“态度”的含义,《现代汉语词典》中有两种解释:一是指人的举止神情;二是指人对于事情的看法和采用的行动。[1](p1320)社会心理学中“态度”的定义是:个体对某一特定事物、观念或他人稳固的,由认知、情感和行为倾向三个成分组成的心理倾向。尽管《现代汉语词典》和社会心理学对“态度”的表述和所考察的维度不同,但其实质一致,即“态度”由“认识”(对事物的肯定或否定评价)和“行为”(由认识引起的所预备采取的反应)两个核心要素组成。“认罪态度”属于“态度”范畴,它仅仅是“态度”的一种特殊表现形式,因此,我们不妨将“认罪”和“态度”作为逻辑起点,并结合刑事犯罪的特点,对“认罪态度”作出界定。“认罪态度”是指行为人在实施犯罪行为之后,在人民法院尚未作出生效判决之前,出于悔改或者认错的心理而对自己所犯罪行的认识程度和所采取的行为反应。 二、“认罪态度”定位于酌定量刑情节的弊端 根据通说,所谓酌定量刑情节是指刑法上未明文规定的,而是从审判实践经验中总结出来的,在量刑时灵活掌握酌情适用的情节。刑法学界在论及酌定量刑情节的范围时,大多数的学者将其概括为以下七个方面: (1)犯罪动机; (2)犯罪手段; (3)实施犯罪时的环境和条件; (4)犯罪造成的损害结果的严重程度; (5)犯罪侵犯的对象; (6)犯罪人的一贯表现; (7)犯罪后的态度。[2](p278)可见,我国传统刑法理论以及司法实践都将“认罪态度”纳入酌定量刑情节中予以考虑,由于酌定量刑情节适用的灵活性,引发了司法实践对“认罪态度”的模糊认识,以及“认罪态度”对量刑影响度的严重悬殊等一系列问题。 犯罪并不是一件可怕的,最可怕的是当你知道自己的罪行,确无动于衷,这样做不仅是对自己的不负责,同时也是对家人的不负责任。所以勇敢的面对自己犯的过错,积极认罪,积极改正,是非常重要的。以上就是关于认罪了,会怎么判的解答。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问答库收录2074234条法律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析,是法律学习是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