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惩罚性赔偿一般性条款是怎么规定的 |
释义 | 一、惩罚性赔偿一般性条款是怎么规定的?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55条的规定,经营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有欺诈行为的,应当按照消费者的要求增加赔偿其受到的损失,增加赔偿的金额为消费者购买商品的价款或者接受服务的费用的三倍;增加赔偿的金额不足五百元的,为五百元。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 惩罚性赔偿金适用的前提是经营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时有欺诈行为。欺诈是指经营者采用捏造虚假情况、歪曲事实,掩盖真实情况等手段实施欺骗,使消费者产生错误认识面购买商品、接受服务的行为。在现实生活中这种欺诈行为主要是: (一)在商品或服务的广告中,制作、发布虚假的、引人误解的广告; (二)对商品的价格作虚假表示; (三)冒用他人的注册商标、冒用质量认证标志、名优标志、伪造商品的产地,冒用他人商品特有的名称、包装、装潢; (四)商品存在瑕疵面不予告知; (五)采取雇用他人等方式进行欺骗性销售诱导的; (六)骗取消费者预付款的; (七)利用邮购销售骗取价款面不提供或者不按照约定条件提供商品的; (八)销售掺杂、掺假、以假充真、以次充好的商品的; 二、惩罚性赔偿的特点有哪些? 1、该责任是由于加害人的恶意行为所引起的,通常情况下加害人存在主观故意是主张该责任的一个前提条件,主要适用过错主义原则。 2、该责任的构成及赔偿金的标准确定,必须以能够遏制加害人对社会公共秩序的破坏为目的。要坚持法定主义原则,但同时要求赔偿的权利由受害人自主决定是否主张,即受害人享有要求赔偿的权利,也可放弃该权利。 3、虽然惩罚性赔偿金具有补偿和惩罚的功能,但真正意义上的惩罚性赔偿金不包括补偿性赔偿金在内,仅指法院判决的超出实际损失的具有惩罚性的部分。例如我国《消法》第49条的规定,虽然俗称“双倍赔偿”,但其数额上包含了补偿性赔偿在内,就惩罚性赔偿责任的承担份额来说其实质上仍然是“一倍”赔偿。 尽管我国制定的有惩罚性赔偿责任,但实际上各行各业商品欺诈的这种现象还是比较普遍的,消费者会发现结账的时候,打出来的这些小票跟购物栏上标注的商品的价格根本就不一样。然后很多消费者其实随后都没有追究商家的责任,所以法律没有得到很好的落实。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问答库收录2074234条法律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析,是法律学习是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