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问题:

 

问题 经济刑事案件办案程序
释义
    一、经济刑事案件办案程序
    1、受理,(一)受理案件时,报案人首先应当向经侦部门的接警民警说明来意,填写报案材料,接受接警民警的询问,如实说明相关的情况,提供相关的证据和材料。
    (二)接受案件后,接警民警会制作《受案登记表》,并制作《受案回执》交报案人。
    (三)接受刑事案件之后,经侦部门会尽快开展立案审查工作,一般在7个工作日内,作出立案或不予立案的决定,并告知当事人。
    2、立案,(一)公安机关经侦部门受理报案后,经审查,凡符合立案条件的,经县级以上公安机关负责人的批准,予以立案。凡依法不追究刑事责任的,经县级以上公安机关负责人批准,不予立案。
    同时符合下列条件的,公安机关应予立案。
    认为有犯罪事实;
    涉嫌犯罪数额、结果或其他情节达到经济犯罪案件的追诉标准,需要追究刑事责任;
    属于该公安机关管辖。
    (二)公安机关经审查决定不予立案的,如果有控告人,应当制作《不予立案通知书》,并在七日内送达报案的控告人。控告人对公安机关不立案决定不服的,可向原决定的公安机关申请要求立案的复议,或向同级人民检察院提出异议。
    3、侦查,(一)已经批准立案的,立案单位应及时展开侦查工作。
    (二)公民认为公安机关在侦查过程中,有侵犯其合法权益的,有权向公安机关的法制部门、纪检监察部门、督察部门或上级公安机关反映投诉。有权向各级人民检察院反映、投诉。有权向各级政府有关部门或各级人大反映、投诉。
    4、破案,经过侦查,具备以下条件的,经县级以上公安机关负责人批准,可以宣布破案:
    (一)犯罪事实已有证据证明;
    (二)有证据证明犯罪事实是犯罪嫌疑人实施的;
    (三)犯罪嫌疑人或者主要犯罪嫌疑人已经归案。
    5、侦查终结,对于犯罪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犯罪性质和罪名认定正确,法律手续完备,依法应当追究刑事责任的案件,应当制作《起诉意见书》,经县级以上公安机关负责人批准后,连同案卷材料、证据一并移送同级人民检察院审查决定。
    
    二、什么是经济犯罪
    经济犯罪,是指在社会经济的生产、交换、分配、消费领域,为谋取不法利益,违反国家经济、行政法规,直接危害国家的经济管理活动,依照我国刑法应受刑罚处罚的行为。但是,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的,不是犯罪。经济犯罪是犯罪的一种,因而具有犯罪的一般属性,即社会危害性和刑事违法性。除此之外,经济犯罪还具有以下三个特点。
    (1)发生在经济领域。即发生在国民经济的生产、交换、分配、消费诸环节。
    (2)主观上为故意,过失不构成经济犯罪,并且一般都具有谋取非法利润的目的。
    (3)直接危害国家的经济管理活动,而与侵犯财产所有权的财产犯罪不同。
    三、经济犯罪立案程序有哪些步骤
    1、公安机关受理报案后,经审查,凡符合立案条件的,经公安机关负责人批准,予以立案,凡依法不追究刑事责任的,经县级以上公安机关的负责人批准,不予立案。
    公安机关决定立案的条件:
    (1)有犯罪事实存在的;
    (2)依法需要追究刑事责任的;
    (3)属于案件管辖范围的。
    公安机关严禁超越案件管辖范围越权办案,插手经济纠纷。
    2、公安机关决定不予立案的,应当制作《不予立案通知书》,并在七日内送达报案人。
    3、控告人对公安机关不予立案决定不服的,可以向原决定的公安机关申请要求立案的复议,或向同级人民检察院提出异议。
    以上就是法律网小编整理的关于“经济刑事案件办案程序?”的相关内容。经济刑事案件办案程序包括五个五步骤,受理、立案、侦查、破案、侦查终结。以上有小编整理的相关内容。若您还有其他疑问,欢迎咨询法律网律师。
    
    引用法条:
    [1]《受案回执》
    [2]《受案登记表》
    [3]《起诉意见书》
    [4]《不予立案通知书》
    
随便看

 

法律咨询问答库收录2074234条法律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析,是法律学习是实务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eaol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3 2:17: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