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浅议“迟延履行利率”的确定 |
释义 | 目前,实践中多数情况下根据迟延履行期间的长短确定迟延履行利率,不足6个月的,按6个月的利率计算;超过6个月,不足1年的,按1年的利率计算;依此类推,超过5年的,按5年以上的利率计算。遇分期履行或利率调整的,分段计算。笔者认为,“银行同期贷款最高利率”的确定,关键在于对“同期贷款”的理解,如果按照迟延履行时间的长短确定利率,那么任何一笔迟延履行利息的计算只有等到债务人最后全部履行债务时才能确定利率,也只有等到债务人最后全部履行完毕才能计算出迟延履行利息,因为迟延履行时间的长短取决于债务人的履行状况,债务人早一天履行会执行这样的利率,而晚一天可能执行那样的利率。如果迟延履行期间段逢利率频繁调整或债务人分期履行,不仅利率的确定更加无可预测,利息计算也会变得异常复杂。同时,利率的不确定性导致法院在发执行通知书时无法确定迟延履行利息,债务人在有能力偿还法律文书确定的债务时也无法把迟延履行利息计算在内,从而与债权人再次发生纷争。 笔者认为,以迟延履行时间的长短确定迟延履行利率既不符合立法精神,亦不符合语词文义,更无逻辑可言。首先,从文义上看,“同期”有两种含义,一是同一个时期,即以一段时间为准;二是同在一期,即以同一起点为准。那么“银行同期贷款最高利率”中的“同期”也包括两种涵义:一是指同在一期的贷款,二是指同一时期的贷款。前者是某一时间点的贷款,后者是某一时间段的贷款。立法应当具有确定性,如果将“同期”理解为迟延履行期间的长短,显然是将法律规则置于不确定状态,不便于当事人操作,也会造成理解上的厚此薄彼。其次,从逻辑上看,“银行同期贷款最高利率”的内涵和外延以“最高利率”为中心词,“同期贷款”为限定词,如果按迟延履行期间的长短来确定“同期贷款”,那么就不应存在“最高利率”一说,因为银行利率是按贷款期限长短来区分的,相同期限的贷款只会有一种利率,而不存在“最高利率”,所以按时间段确定迟延履行利率,与逻辑不符。再次,从性质上看,迟延履行利息是为保证债权人因债务人怠于履行义务而给其造成的损失得到补偿,并通过惩罚性补偿来督促义务人自觉履行生效法律文书的一种制度,不仅具有补偿性,更具有惩罚性和强制性,以迟延履行时间的长短确定利率在损害司法权威的同时,侵害了债权人的利益。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问答库收录2074234条法律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析,是法律学习是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