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计时工资的特点 |
释义 |
一、计时工资的特点 计时工资是最传统的工资形式,其特征是:劳动量以劳动的直接持续时间来计量。因时间劳动的自然尺度,故其适用性强、适用范围广,几乎所有的劳动均可实行此种工资支付方式。 计时工资制主要取决于劳动者本人技术业务水准或本人所在岗位(职务)相应的工资标准,而不直接取决于工作物或劳动对象的技术业务水准。 计时工资制强调员工本人的技术业务水准的高低,因此,有利于员工努力学习科技文化和业务知识,不断提高自己的技术业务水平和劳动熟练程度,提高劳动工作质量。 内容和形式简便明确,有较大原稳定性,因此便于计算和管理。 计时工资不致使员工工作情绪过度紧张,且工资收入水平取决于既定的工资标准,有较大的稳定性,因此对员工收入、生活水平、及身心健康有较大的保障性。 ![]() 由于计时工资是直接以劳动时间计算报酬,简单易行,便于计算;同时,由于各种劳动均可以用劳动时间来计量,所以计时工资的适应性强,实行范围广泛,任何部门、任何单位和各类工种、岗位均可采用。其中,最适用于以下行业、企业、车间、工种、岗位: 1、机械化、自动化水平较高、技术性强、操作复杂,产品需要经过多道工序、多道操作才能完成,不易单独计算个人的劳动成果的行业和工种。 2、主要为生产第一线服务和从事辅助工作,其劳动量不便于用产品产量准确计量的工人和服务人员。 3.、劳动量不便于统计计量的企业行政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等。 4.、产品、经营项目和生产条件多变的企业。 由于计时工资按照劳动时间支付工资,因此,能够促进职工提高出勤率和提高技术业务水平,保证劳动的质量。但是,它在体现按劳分配方面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主要是计时工资一般与等级工资制联系在一起,侧重以劳动时间的长短计算工资,不能准确地反映劳动强度和职工个人实际提供的劳动成果,劳动报酬与劳动量之间往往存在着不相当的矛盾。就同等级的各个劳动者来说,他们在相同的劳动时间内付出的劳动量有多有少,劳动质量也有差别,而计时工资难以体现这种劳动差别。因此,随着企业内部改革的深化和进一步搞活企业内部工资分配,需要把计时工资与其它工资形式有机地结合起来,以利于全面地考核职工劳动的数量和质量,把职工的工资与其实际付出的劳动量紧密联系起来,以更好地体现按劳分配原则。 三、计时工资折算 按照《劳动法》第五十一条的规定,法定节假日用人单位应当依法支付工资,即折算日工资、小时工资时不剔除国家规定的11天法定节假日。据此,日工资、小时工资的折算为:日工资:月工资收入÷月计薪天数 月计薪天数=(365天-104天)÷12月=21.75天 法定假日:元旦、清明节、五一、端午节、中秋节各1天,春节、国庆节各3天。 特点:直接以劳动时间计量报酬,适应性强; 考核和计量容易实行,具有适应性和及时性。 具有明显的不足,即不能直接反映劳动强度和劳动效果。 以上便是法律网小编整理的关于”计时工资的特点“的相关内容,从上面内容我们可以知道根据按劳分配的原则,职工的等级不同、工种不同、职务不同,其工资标准也是不同的,而对于同工种、同级别的职工来说,计时工资反映的是他们在一定时间内付出的劳动量平均数。如果您对上述内容仍有疑问,可以在线资讯法律网律师。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问答库收录2074234条法律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析,是法律学习是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