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双方均重婚应该怎样分割离婚财产 |
释义 |
一、双方均重婚应该怎样分割离婚财产 男女双方都没离婚,可能双方涉嫌重婚罪。如果离婚时,双方都有过错,夫妻共同财产由双方平均分割。 法定夫妻共同财产,离婚时,应当可以按照双方意愿进行分割,若是无法协议分割,则法院会依照照顾孩子、女方权益和无过错方的原则进行判决。《民法典》(自2021年1月1日起施行)第一千零六十二条,夫妻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所得的下列财产,为夫妻的共同财产,归夫妻共同所有: (一)工资、奖金、劳务报酬; (二)生产、经营、投资的收益; (三)知识产权的收益; (四)继承或者受赠的财产,但是本法第一千零六十三条第三项规定的除外; (五)其他应当归共同所有的财产。 夫妻对共同财产,有平等的处理权。 具体来说,夫妻共同财产的范围包括: 1、工资、奖金。“工资”是指按照国家统计在职工资总额的各种劳动报酬,包括标准工资,有规定标准的各种奖金、津贴和补贴。“奖金”是除工资总额的劳动报酬外,由国家、政府等权威组织,对特殊贡献或取得优异成绩的特定主体,给予一定货币数量的奖赏,如运动员名次奖、科研成果奖等,这些奖金应当归入夫妻共同财产。 2、生产、经营的收益。生产、经营的收益是指公民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从事生产经营活动所取得的收益。新《民法典》加强了个人财产的保护,这就涉及到夫妻个人财产的投资经营收益的归属问题。我国法定的夫妻财产制度是婚后所得共同制,那么,婚后所得(包括个人投资所得)如没有合法约定,理应为夫妻共同财产。 二、婚姻认定 按照《民法典》上的定义,事实婚姻是指男女违反结婚程序而以夫妻名义公开同居生活,群众也公认他们是夫妻的。也就是说,事实婚姻的成立有三个构成要件:一是以夫妻名义;二是公开同居生活;三是群众也认为其是夫妻。关于第一个要件,双方须以夫妻相称,这一点可以根据同居双方的供述认定。但是,由于大多数当事人在事发后都拒绝承认这一点,所以只能间接地来证明。如双方居住的地方有无表征其是夫妻的证据,包括房内有无“喜”字、有无双方喜庆的请柬、有无夫妻共同生活必需的用品;双方对外是否以夫妻相称、对外人称其为夫妻是否加以阻止或纠正。对于第二个要件“公开同居生活”,首先,这种同居必须是公开的,即双方对此是毫不掩饰的,双方的事实婚姻关系须有形式上的完整性,即具有对外的公示性,若是秘密的,则不能认定为事实婚姻,最多只能认定是通奸,而通奸在法律上是不被认为重婚的。关于“同居生活”,则包含了更多的内容,因为正是由于双方所构成的是一种“婚姻关系”,所以这种同居必须是和夫妻的共同生活具有完全的同一性或者适格性,包含夫妻生活的实质内容: (1)双方须有同居生活的事实,而且这种同居须是长期的、稳定的,若是短暂的、随时可以结束这种关系的同居,则不能认为是事实婚姻; (2)双方须有夫妻关系的实质内容,如双方相互间以夫妻身份相对待,具有共同的财产,双方相互扶助,相互扶养,具有稳定的两性关系,具有共同的经济生活,具有共同的社会生活等等。可以说,上述内容是认定“事实婚姻”的实质性要件。 重婚罪的一方还应积极的赔偿相关婚姻案件中的受害者,保护这类婚姻人员的合法婚姻权益。一旦核实这类罪行时,应积极的对相关的重婚犯罪人员处以两年以下的有期徒刑或拘役,保护我国的婚姻权益和社会秩序。
|
随便看 |
- 法律规定重婚的民事责任是什么
- 申请劳动仲裁有什么风险,提交仲裁申诉书后应注意什么
- 什么情况下婚姻不合法,哪些婚姻不合法
- 婚前财产公证以哪两种形式进行
- 分手费约定是否具有法律效力
- 劳动仲裁的误区有哪些,申请劳动仲裁的期限是什么
- 怎么订立婚前财产协议,婚前协议如何签订
- 如何看待婚前财产协议的有效性问题
- 怎样订婚前财产协议,婚前财产协议的效力如何
- 个人怎样申请劳动仲裁,对劳动仲裁裁决不服怎么办
- 婚前财产公证要什么材料
- 夫妻个人财产的范围
- 婚前协议有什么法律效力
- 离婚时婚前财产怎么分割
- 哪里能做亲子鉴定,相关的内容有哪些
- 仲裁时效的期限是如何规定的
- 重婚属于无效婚姻吗,重婚法律后果是什么
- 婚前财产协议有效吗,婚前约定财产要注意什么
- 婚前财产的公证费是多少
- 劳动者应向何处申请劳动仲裁,劳动争议仲裁收费吗
- 婚前财产怎么约定,如何办理婚前财产公证
- 如何界定个人房产结婚后的所得租金
- 重婚有哪些法律后果
- 哪些劳动争议可以申请仲裁,打了工资条不给钱怎么办
- 怎样仲裁解决劳动纠纷,劳动仲裁过程中有哪些风险
- 窥阴癖
- 立体手印
- 立体痕迹
- 立体脚印
- 立作太郎
- 立决
- 立决
- 立即宣判
- 立嫡违法
- 立宪主义
- 立宪会议选举和无产阶级专政
- 立宪制
- 立宪史解释
- 立宪政府
- 立宪派
- 立宪运动
- 立政
- 立枷
- 立案
- 立案
- 立案决定书
- 立案前的审查
- 立案报告
- 立案机关
- 立案机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