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问题:

 

问题 提起行政诉讼的期限
释义 一、提起行政诉讼的期限
    1、复议后提起诉讼
    除非法律另有规定,提起行政复议后再提起行政诉讼的诉讼时效如下规定:
    (1)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不服复议决定的,可以在收到复议决定书之日起十五日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2)复议机关逾期不作决定的,申请人可以在复议期满之日起十五日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2、直接提起诉讼
    (1)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的,应当自知道或者应当知道作出行政行为之日起六个月内提出。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
    (2)因不动产提起诉讼的案件自行政行为作出之日起超过二十年,其他案件自行政行为作出之日起超过五年提起诉讼的,人民法院不予受理。
    3、对行政不作为提起诉讼
    对行政机关不履行法定职责提起诉讼的,应当在行政机关履行法定职责期限届满之日起六个月内提出。
    4、因行政协议纠纷提起诉讼
    (1)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对行政机关不依法履行、未按照约定履行协议提起诉讼的,参照民事法律规范关于诉讼时效的规定。根据民法通则, 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二年,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
    (2)行政机关单方变更、解除协议等行为提起诉讼的,适用行政诉讼法及其司法解释关于起诉期限的规定。
    5、未告知诉权或起诉期限
    (1)行政机关作出具体行政行为时,未告知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诉权或者起诉期限的,起诉期限从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知道或者应当知道诉权或者起诉期限之日起计算,但从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具体行政行为内容之日起最长不得超过2年。
    (2)复议决定未告知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诉权或者法定起诉期限的,适用前款规定。
     二、提起行政诉讼的起诉条件
    根据《行政诉讼法》第四十九条规定:提起诉讼应当符合下列条件:
    (一)原告是符合本法第二十五条规定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
    (二)有明确的被告;
    (三)有具体的诉讼请求和事实根据;
    (四)属于人民法院受案范围和受诉人民法院管辖。
    第五十条规定:起诉应当向人民法院递交起诉状,并按照被告人数提出副本。
    书写起诉状确有困难的,可以口头起诉,由人民法院记入笔录,出具注明日期的书面凭证,并告知对方当事人。
     三、超过诉讼时效起诉的后果
    行政诉讼时效是当事人能够向人民法院对具体行政行为提起行政诉讼的有效期限,超过了这一期限,则当事人丧失了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的权利。行政诉讼时效的规定,既是为了有效保护行政机关管理活动的效率,也是为了及时维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对不同类型的行政行为进行起诉,法律规定的诉讼时效是不一样的,大家要注意区分,超过行政诉讼的诉讼时效起诉,法院不会再受理该案件。以上就是法律网小编为大家介绍的关于提起行政诉讼的期限,如果还有疑问,欢迎咨询法律网律师。
    
随便看

 

法律咨询问答库收录2074234条法律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析,是法律学习是实务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eaol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3 17:22: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