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我国如何解决合同纠纷的仲裁程序 |
释义 | 一、我国如何解决合同纠纷的仲裁程序 合同纠纷仲裁程序如下: 1.到约定的仲裁委申请仲裁,提交书面的仲裁申请书、仲裁协议; 2.仲裁委对于可以立案的案件,出决定,如果决定立案的,五日之内会发出相关书面通知; 3.仲裁委将仲裁规则和仲裁员名册送达申请人; 4.组成仲裁庭,当事人参加仲裁。 二、合同纠纷的仲裁程序所需的材料 法律网提醒您,合同纠纷的仲裁程序所需的材料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合同文件:需要提供涉及纠纷的合同副本,包括签署的原始合同以及任何修改、补充协议等相关文件。 2.资金和财务文件:如果纠纷涉及到款项支付或经济损失,申请人需要提供相关的财务文件,如发票、收据、银行对账单、退款证明等。 3.书面证据:申请人应就其主张提供相关的书面证据,例如电子邮件、信函、备忘录等文件。 4.口头证据:如果有必要,申请人可以准备相关的口头证据,例如见证人陈述、录音、语音邮件等。 5.专家报告:如果合同纠纷需要专业知识或技术判断,申请人可以委托专家提供相应的报告,以支持其主张。 6.法律文件:申请人应提供与合同纠纷相关的法律文件。 7.合同履行记录:申请人需要提供有关合同履行的记录,例如履行进度、交付证明、执行情况等。 ![]() 三、合同纠纷的仲裁程序需要注意的事项 当事人采用仲裁的方式解决合同纠纷,应注意以下问题: 1.仲裁期限。当事人一定要抓住时机,在法律规定的申请仲裁的有效期限内,及时行使自己的权利,避免因错过时机而丧失自己申请仲裁的权利。 2.仲裁机关及管辖。根据合同仲裁条例的规定,合同仲裁机关是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和地方各级工商行政管理局设立的合同仲裁委员会。案件管辖原则是,一般由合同履行地或合同签订地的仲裁机关管辖。因此,当事人应向有管辖权的仲裁机关申请仲裁。 3.仲裁效力。通过仲裁机关调解双方达成协议后,协议即具有法律效力,双方必须认真遵守。如果调解不成,仲裁机关最后作出的仲裁裁决便具有法律效力,当事人必须遵守,否则,法院则要强制执行。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问答库收录2074234条法律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析,是法律学习是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