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民法典中规定的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有哪些 |
释义 | 一、民法典中规定的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有哪些 民法典中规定的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包括以下几类: 1.因智力发育不成熟或者精神存在一定程度的障碍,无法认清其自身行为后果的人。 这类人群由于智力或精神上的限制,无法全面、准确地理解和评估自己行为的后果,因此法律上认定他们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 2.8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也是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 根据民法典第十九条的规定,这个年龄段的未成年人虽然具备了一定的认知和理解能力,但还不足以完全独立进行民事法律行为,因此实施民事法律行为需要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或者经其法定代理人同意、追认。 3.不能完全辨认自己行为的成年人同样属于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 这类人群由于智力或精神健康方面的原因,无法完全辨认和控制自己的行为,因此法律上认定他们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 根据民法典第二十二条的规定,这类人群实施民事法律行为也需要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或者经其法定代理人同意、追认。 二、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的认定程序及申请途径 1.关于认定程序及申请途径,首先需要根据《民事诉讼法》的规定,由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的近亲属或者其他利害关系人向该公民住所地基层人民法院提出申请。 2.在申请时,除了需要提交申请人和被申请人的身份证明及关系证明外,还需填写申请书,并在申请书中写明被申请人无民事行为能力或者限制民事行为能力的事实和根据。 这些步骤都是为了确保认定程序的公正、合法和有效。 总的来说,民法典中关于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的规定是为了保护这部分人群的合法权益,确保他们在民事法律行为中的权益不受损害。 同时,通过明确的法律依据和认定程序,也为我们在实际生活中处理涉及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的事务提供了指导和帮助。 是否还有其他关于民事行为能力的问题?欢迎在法律网提出,我们将为您一一解答,确保您的权益得到妥善保障。 ![]() 引用法条: [1]《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十九条 [2]《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二十二条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问答库收录2074234条法律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析,是法律学习是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