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执行期限过了两年怎么处理 |
释义 | 一、执行期限过了两年怎么处理 1.当执行期限超过两年时,处理方式主要取决于债权人在执行期限内是否采取了行动。 2.如果在两年的执行期限中,债权人曾经向债务人索取过债务,这属于诉讼时效的中断。在这种情况下,债权人可以在向法院提供相关证据后,在两年内向人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 3.根据《民事诉讼法》第二百四十六条的规定,申请执行的期间为两年。 4.申请执行时效的中断和中止,都受法律有关诉讼时效中断和中止的规定的约束。 5.这一期间从法律文书规定履行期间的最后一日起计算,如果法律文书规定分期履行,则从每次履行期间的最后一日起计算;如果法律文书未规定履行期间的,则从法律文书生效之日起计算。 二、时效中断的法律规定 1.时效中断是指在法律规定的诉讼时效期间,因权利人提出要求或者义务人同意履行义务,而使已经经过的时效期间统归无效,时效期间从中断时起重新计算。 2.在执行过程中,如果债权人在两年的执行期限内向债务人提出过债务要求,这就构成了时效中断。 3.在这种情况下,债权人可以在时效中断后的两年内向人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 三、中止与恢复执行期限 执行的中断和执行的中止不同。 1.执行的中断是指在执行过程中,因发生某种特殊情况,执行程序暂时停止,待这种情况消失后,再继续进行执行程序。 2.而执行的中止则是指在执行过程中,因发生某种特殊情况,需要暂时停止执行程序,待这种情况消失后,执行程序也就不再继续进行。 3.根据我国民事诉讼法的规定,申请执行的期限为两年,而中止执行是属于申请执行时效的中止情形。 4.当中止的情形消失后,执行期限会重新计算,恢复执行。 执行期限的法律规定可能较为复杂,你是否还有其他疑问?法律网法律小助手随时为你解答,助你更好了解法律权益,维护自身合法利益。 引用法条: [1]《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二百四十六条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问答库收录2074234条法律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析,是法律学习是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