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问题:

 

问题 被医疗欺诈报警有用吗
释义   一、被医疗欺诈报警有用吗
    遇到医疗欺诈首先要看其是否构成诈骗犯罪,如果构成或者类似的话,当事人是可以选择直接报警,当然即使不知情对方是否欺诈也是可以报警,只不过在掌握相关的证据从而报警能更好的维权。
    想要在遇到医疗欺诈时候及时维权,首先第一步需要知道什么是医疗欺诈。
    目前学界对医疗欺诈尚未达成统一概念,从语义角度来看医疗欺诈是医疗服务过程中有欺诈行为,使得患者的人身及财产权利遭到侵犯。医疗行为根据其主体的范围来看,具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的医疗行为是指医务人员或医疗机构应用医学专业知识和技术从事的为特定的自然人进行健康价值创造的各种行为,其实施主体一般是医疗机构的医务人员。广义的医疗行为则作为整体性的工作,除医务人员的医疗行为外,还包括医疗机构的其他工作人员实施的与前者有关的管理及后勤服务等活动,本文所称“医疗行为”除特别说明外取其狭义。
    关于欺诈,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若干问题的意见(试行)》第68条规定:“一方当事人故意告知对方虚假情况,或者故意隐瞒真实情况,诱使对方当事人做出错误意思表示的,可以认定为欺诈行为”,据此司法解释,医疗欺诈可以定义为:医疗机构及其工作人员在提供医疗服务行为的过程中,故意采取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的方式,使患者产生错误的认识而接受其医疗服务的行为。
    另外,报警后,医疗欺诈如果金额较大,涉嫌诈骗罪。另外对于患者自身的损失,是可以提起附带民事诉讼的(如果嫌疑人被提前公诉的话)。
    
       二、医疗诈骗要面临的法律责任   1、民事责任
    首先民法是调整平等主体之间人身关系和财产关系的法律,担当调整医疗欺诈行为的大任,就目前我国当前立法现状来看同医疗欺诈涉及最多的是民法通则、合同法与侵权类法。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参照《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审理医疗纠纷民事案件的通知规定;因医疗事故以外的原因引起的其他军疗赔偿纠纷,适用民法通则的规定。
    民法通则第4条民事活动应当遵循自愿、公平、等价有偿、诚实信用的原则,第7条公序良俗原则。在没有具体法律规范可适用情况下,为了个案正义当然可以用以上原则调整医疗欺诈的行为。
    民法通则106民事责任过错原则与第117条、第119条,第130条规定了对医疗欺诈行为人予以训诫、责令具结悔过、收缴进行非法活动的财物和非法所得。合同法对欺诈行为订立的合同提供请求变更和撤消的选择,对合同无效或者被撤销有过错责任。
    当前还没有侵权行为法典,但对医疗欺诈可能侵犯到患者的生命权、健康权、身体权均有相关规定。精神权利一般为人所忽视,但在医疗欺诈行为中表现明显,患病本来就是一件让患者身心痛苦的事情,如果在医疗过程中受到价格欺诈,甚或是恶意病情夸大都会使得患者及其家属承受比原病情承受更大的痛苦。
    依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确定民事侵权精神损害赔偿责任若干问题的解释》第9条,精神损害抚慰金包括以下方式:
    (一)致人残疾的,为残疾赔偿金;
    (二)致人死亡的,为死亡赔偿金;
    (三)其他损害情形的精神抚慰金。
    也就是说,即使没有造成人身损害,也可以依据最后一款进行精神损害赔偿。
       2、刑事责任
    刑事责任无疑是所有法律责任中最严厉的,直接对医疗欺诈行为人课以重罚,从剥夺自由到可能的生命权剥夺,由于欺诈是一种民事术语,刑法没有直接规定医疗欺诈的罪名,根据罪行法定,医疗欺诈只有严格符合相关转化型犯罪的规定和为口袋型罪名包容才可适用。具体有一下几点:如故意杀人罪、故意伤害罪、合同诈骗罪、虚假广告罪等。
       3、行政责任
    以医疗行为过程来看,从开始的接待宣传、诊断、治疗和收费到出院,会涉及到一下各种不同行为,对不同医疗欺诈行为均有行政处罚处理。
    虚假宣传、虚假广告的,《广告法》第37条、第38条规定行政机关给予发布者处罚。虚假诊断、证明或治疗,根据《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第56条规定,由卫生行政部门责令改正,情节严重的,给予行政处分或者纪律处分。
    故意向患者出售假药、劣药,根据《药品管理法》第74、75条规定,由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没收违法销售的药品和违法所得罚款。情节严重的,责令停业整顿或者吊销《药品经营许可证》。利用非法的价格手段诱骗患者进行交易,根据《价格法》第40条规定,也同样规定没收、罚款或者吊销资格证处罚。
       三、医疗诈骗的构成要件
    医疗诈骗应当具备以下几个构成要件:
    1、以虚构或夸大病情、过度医疗为手段;
    2、以诱使患者支付非必要医疗费用,取得财产或其他财产性利益为目的;
    3、在其医疗水平和能力范围内明显可以避免误诊而积极追求的;
    4、给患者生命权、健康权造成侵害或给患者财产权益造成较大损害的。
    以上就是法律网小编为您整理的最新的被医疗欺诈报警有用吗相关内容。综上,遇到医疗欺诈即使不知情对方是否欺诈当事人是可以选择直接报警,但是只有在掌握相关的证据从而报警才能更好的维权,才有用。如果您还有其他的法律问题,欢迎咨询我们的法律网律师。
    
    引用法条:
    [1]《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
    [2]《中华人民共和国广告法》第三十七条
    [3]《中华人民共和国广告法》第三十八条
    [4]《药品经营许可证》
    [5]《中华人民共和国价格法》第四十条
    [6]《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第四条
    [7]《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第七条
    [8]《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第五十六条
    [9]《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第一百一十七条
    [10]《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第一百一十九条
    [11]《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第一百三十条
    [12]《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第六十八条
    [13]《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若干问题的意见(试行)》第六十八条
    [14]《最高人民法院关于确定民事侵权精神损害赔偿责任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九条
    
随便看

 

法律咨询问答库收录2074234条法律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析,是法律学习是实务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eaol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4 9:46: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