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问题:

 

问题 构成事实劳动关系的条件有什么
释义
    一、构成事实劳动关系的条件有什么
    构成事实劳动关系的条件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主体、客体和行为。
    1.主体指的是参与劳动法律关系的当事人,包括劳动者和用人单位。劳动者必须符合我国《劳动法》关于劳动能力的规定,而用人单位则主要指法人和非法人组织。
    2.客体是指劳动关系主体的权利义务共同指向的对象,主要包括物和行为。物指的是能够满足人们生活需要、可以为人类所控制、具有一定经济价值的物质实体。
    3.行为主要指的是劳动行为和劳动管理行为。而内容则是指劳动法律关系的主体依法享有的劳动权利和承担的劳动义务。
    满足以上三个条件,才能构成事实劳动关系。
    二、恢复劳动关系的途径
    恢复劳动关系是劳动者在劳动关系被违法解除后的一种重要补救方式。
    1.劳动者和用人单位之间的劳动关系,可以通过仲裁裁决书或法院判决书的法律效力来恢复。
    2.这种恢复效力溯及到用人单位一方违法解除之日,意味着对于这段时间的工资待遇和相关福利,用人单位都应该足额补发给劳动者。
    
    三、用人单位不履行的补救
    如果用人单位在恢复劳动关系后不履行相关义务,劳动者可以采取以下两种补救方式:
    1.如果用人单位再次明确告知劳动者解除劳动关系,这在法律上属于再次解除劳动关系的行为。劳动者可以依据相关法规要求用人单位支付经济补偿金。
    2.如果用人单位既不履行也不明确解除劳动关系,比如不发放工资、不提供工作岗位和办公室等,劳动者可以依据《劳动法》的相关规定,主动解除与用人单位的劳动关系,并要求用人单位支付经济补偿金。
    劳动关系涉及众多细节,你是否还有其他疑惑?在法律网,我们提供一站式的法律咨询服务,帮你解决所有关于劳动关系的问题。
随便看

 

法律咨询问答库收录2074234条法律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析,是法律学习是实务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eaol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3 18:57: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