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交通事故逃逸怎么解释没逃逸 |
释义 | 一、交通事故逃逸怎么解释没逃逸 交通事故逃逸是指机动车驾驶员在发生交通事故后,擅自离开事故现场,导致交通事故所引起的民事、刑事、行政责任无法确定的行为。 并非所有离开事故现场的行为都被认定为逃逸。在判断是否构成逃逸时,需要考虑行为人的主观动机和客观行为是否符合法律规定的情形。 1.从主观方面来看,交通肇事后逃逸的动机一般是逃避抢救义务以及逃避责任追究。 如果行为人在交通事故中仅负同等责任或者次要责任,或者交通行为在所造成的结果尚未达到交通肇事罪基本犯的定罪标准,即使行为人事后有离开现场的行为,也不能直接认定为逃逸。 2.从客观方面来看,交通肇事后逃逸行为必须符合法律规定的情形。 例如,如果行为人的先前行为没有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或者虽有交通违规行为但该违规行为与结果没有因果关系,那么即便行为人事后有逃逸行为,也不能认定为交通肇事后逃逸。 3.逃逸后的行为并不仅限于“逃离事故现场”。 即使行为人在事故发生后没有立即逃离现场,而是在将伤者送到医院后或在等待交警部门处理时畏罪逃跑,这种行为也应被认定为交通肇事后逃逸。 二、逃逸动机与法律规定 1.在交通肇事后逃逸的情况下,行为人的动机一般是逃避抢救义务以及逃避责任追究。 2.虽然交通肇事罪是过失犯罪,但仅就逃逸行为而言,具有直接的行为故意。这意味着行为人明知自己的行为会造成交通事故的后果,但仍然选择离开现场以逃避责任。 3.然而,并非所有离开事故现场的行为都被认定为逃逸。 4.如果行为人在将伤者送到医院后或在等待交警部门处理时畏罪逃跑,这种行为也应被认定为交通肇事后逃逸。 三、交通肇事构成犯罪条件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三十三条的规定: 1.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因而发生重大事故,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2.交通运输肇事后逃逸或者有其他特别恶劣情节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3.因逃逸致人死亡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 具体来说,交通肇事构成犯罪的条件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死亡1人或者重伤3人以上,负事故全部或者主要责任的; 2.死亡3人以上,负事故同等责任的; 3.造成公共财产或者他人财产直接损失,负事故全部或者主要责任,无能力赔偿数额在30万元以上的。 了解交通肇事逃逸的严重后果了吗?遵守交通法规,确保自己和他人的安全。如有任何疑问或需要法律建议,请随时在法律网上发起咨询。 引用法条: [1]《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三十三条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问答库收录2074234条法律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析,是法律学习是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