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什么财产属于被继承人遗产 |
释义 | 一、什么财产属于被继承人遗产 以下财产属于被继承人遗产: 1.公民的收入; 2.公民的房屋、储蓄和生活用品; 3.公民的林木、牲畜和家禽; 4.公民的文物、图书资料; 5.法律允许公民所有的生产资料等。 《民法典》第一千一百二十二条 遗产是自然人死亡时遗留的个人合法财产。 依照法律规定或者根据其性质不得继承的遗产,不得继承。 二、被继承人遗产怎么继承 法律网提醒您,遗产的继承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式进行: 1.遗嘱继承:当被继承人在生前立有遗嘱时,可以指定某个人作为继承人来继承其遗产。 2.遗赠:同样地,如果被继承人生前订立遗嘱,可以将遗产赠与给国家、集体或者法定继承人以外的其他个人。 3.遗赠扶养协议:这是一种特殊的继承方式,通常发生在被继承人和扶养人之间订立的协议中,约定由扶养人承担被继承人生养死葬的义务,而被继承人的财产在其死后转归扶养人所有。这种方式适用于老人无人赡养的情况。 4.法定继承:在没有遗嘱、遗赠或遗赠扶养协议的情况下,法律规定了遗产继承的顺序,通常是依据亲属关系远近来确定。如果上述两种以上的方式都不适用,法律会根据亲属关系的远近确定继承顺序。 ![]() 三、被继承人遗产分配原则 遗产分配原则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1.同一顺序继承人继承遗产的份额,一般应当均等。这意味着在没有特殊情况的情况下,同一顺序的继承人应该平均分配遗产。 2.对生活有特殊困难又缺乏劳动能力的继承人,分配遗产时,应当予以照顾。这种照顾可以是多分遗产,以此鼓励他们尽更多的扶养义务。 3.对被继承人尽了主要扶养义务或者与被继承人共同生活的继承人,分配遗产时可以多分。这样可以激励继承人更多地关心和支持被继承人。 4.有扶养能力和有扶养条件的继承人,不尽扶养义务的,分配遗产时应当不分或者少分。这是一种惩罚性质的措施,用来约束那些有能力却不履行扶养义务的行为。 5.继承人之间可以协商确定遗产分配方案。这种方式体现了继承人之间的互谅互让、团结和睦的精神。只要不违背法律和道德,继承人可以自行协商,确定各自的遗产继承份额。 引用法条: [1]《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一百二十二条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问答库收录2074234条法律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析,是法律学习是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