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问题:

 

问题 精神病人的法定监护人如何变更
释义
    一、精神病人的法定监护人如何变更
    精神病人的法定监护人的变更方式:可以通过指定或起诉的方式变更监护人。
    《民法典》第二十九条被监护人的父母担任监护人的,可以通过遗嘱指定监护人。
    第三十条依法具有监护资格的人之间可以协议确定监护人。协议确定监护人应当尊重被监护人的真实意愿。
    二、精神病人的法定监护人和法定代理人区别
    法律网提醒您,精神病人的法定监护人和法定代理人区别如下:
    1.设定两者的目的不同。
    法律设定监护人的目的是保护被监护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合法权益,解决无民事行为能力和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在民事行为能力方面的障碍,从而使公民的民事权利能力得到实现。而法律设定法定代理人的目的则在于代理被监护人进行民事行为和诉讼行为,使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和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通过法定代理人的代理,能积极参加民事活动和诉讼活动,满足自己的利益。
    2.责任不同。
    法定代理人是法律赋予监护人一种法定的身份,以便监护人更好地履行监护人的职责。因此,当未成年人或精神病人给他人造成损害时,法律规定监护人承担责任的根据在于监护人的过错责任,即监护人没有尽到管束被监护人的责任,而不是由于法定代理人的身份形成的责任。
    3.身份不同。
    在实际生活中,监护人有时是一身兼二职,即被告人与代理人的身份。如刑事附带民事案件,需要由监护人承担赔偿责任的附带民事诉讼中,监护人既是附带民事诉讼的被告人,又是刑事被告人的法定代理人,兼当事人和代理人于一身。
    
    三、精神病人的监护人的权利与义务是什么
    精神病人的监护人的权利与义务是:
    1. 住居所指定权。
    2.交还请求权。
    3.被监护人身份行为以及身上事项的同意权。
    4.扶养义务。
    5.对被监护人监督、教育的权利和义务。
    6.对于精神病人的特定护养、救治义务。
    引用法条:
    [1]《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三十条
    [2]《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二十九条
    
随便看

 

法律咨询问答库收录2074234条法律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析,是法律学习是实务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eaol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3 14:56: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