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如何处理继承遗产纠纷 |
释义 | 一、如何处理继承遗产纠纷 遗产继承纠纷的解决方法有:和解、调解、诉讼等。根据相关规定,因遗产继承产生的民事纠纷,当事人可以自行协商解决,若当事人无法协商解决的,可以申请有关组织进行调解,调解不成的,但可以据此向具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起诉解决。 二、遗产继承纠纷的诉讼时效为何 法律网提醒您,遗产继承诉讼时效是三年。法律规定,继承人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自己继承权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三年。诉讼时效期间自权利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受到损害以及义务人之日起计算,即继承人一般要在三年内行使权利,否则对方将会获得诉讼时效抗辩权。但是,自继承权受到损害之日起超过二十年的,人民法院不予保护。 法律依据: 《民法典》第一百八十八条 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三年。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 诉讼时效期间自权利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受到损害以及义务人之日起计算。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但是,自权利受到损害之日起超过二十年的,人民法院不予保护,有特殊情况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据权利人的申请决定延长。 ![]() 三、继承遗产纠纷如何避免 1.财产意识。为避免一方去世后另一方不致陷入困境,老人最好提前做好个人财产的储备。 2.遗产意识。老人再婚前要进行或办理,对自己身后的财产分配做出书面说明。 3.维权意识。一些老人觉得跟晚辈争遗产不光彩,明知吃亏也不愿与晚辈争辩。 4.执行意识。老人订立遗嘱时要考虑到具体执行的公正性、合理性和可行性。老人若遇被侵犯或者被剥夺时,要尽量在财产被事实分配之前向人民调解委员会申请调解,如果协商不成,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民法典》第一千一百四十四条【附义务遗嘱】遗嘱继承或者遗赠附有义务的,继承人或者受遗赠人应当履行义务。没有正当理由不履行义务的,经利害关系人或者有关组织请求,人民法院可以取消其接受附义务部分遗产的权利。 引用法条: [1]《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百八十八条 [2]《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一百四十四条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问答库收录2074234条法律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析,是法律学习是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