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犯罪客体分为哪三种类型 |
释义 | 一、犯罪客体分为哪三种类型 犯罪客体分为三种类型是一般客体、同类客体、直接客体三种。 一般客体,是指一切犯罪所共同侵犯的客体,即我国刑法所保护的整个社会主义社会关系。 同类客体,是指某一类犯罪所共同侵犯的客体,即刑法所保护的社会主义社会关系。只有依据同类客体才能对犯罪作科学的分类,建立严谨的、科学的刑法分则体系,便于我们对犯罪进行研究。 直接客体,是指某一种犯罪所直接侵犯的具体的社会主义社会关系,即刑法所保护的社会主义社会关系的某个具体部分。 二、构成犯罪的条件有哪些 构成犯罪的条件如下: 1.客体要件,是指刑法所保护而被犯罪行为所侵害的社会关系。 2.客观要件,是指犯罪行为的具体表现; 3.主体要件,是指实施犯罪行为的人; 4.主观要件,是指犯罪主体对其实施的犯罪行为及其结果所具有的心理状态。 法律网提醒您,根据《刑法》第十四条规定,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希望或者放任这种结果发生,因而构成犯罪的,是故意犯罪。 故意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 ![]() 三、犯罪客体与犯罪对象的区别是什么? 犯罪客体与犯罪对象的区别是: 1.犯罪对象决定犯罪性质,犯罪对象与犯罪性质无关; 2.任何犯罪行为都必然侵犯犯罪对象,但不一定有侵犯对象。也就是说,犯罪对象是任何犯罪构成的要件,而犯罪对象不一定是任何犯罪都不可或缺的。它只是一些犯罪的必要条件; 3.犯罪通常通过侵犯犯罪对象来破坏犯罪对象。任何犯罪都会伤害犯罪对象,但犯罪对象不一定受到伤害; 4.犯罪对象是犯罪分类的基础,犯罪对象不是; 5.犯罪对象是犯罪对象的外在形式,犯罪对象是犯罪对象的内在本质。犯罪对象是必要的,犯罪对象是常见的。犯罪对象是内在本质的讨论,犯罪对象是具体的外在表象。 引用法条: [1]《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十四条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问答库收录2074234条法律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析,是法律学习是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