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医疗赔偿争议的诉讼程序是怎样的 |
释义 | 一、医疗赔偿争议的诉讼程序是怎样的 医疗事故赔偿诉讼程序: 1.向管辖法院递交诉讼状提起诉讼; 2.法院立案后,按照法律规定参加诉讼; 3.法院庭审后,当事人愿意调解的,可以调解,不愿调解的,依法作出判决。 根据《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二十条规定,起诉应当向人民法院递交起诉状,并按照被告人数提出副本。 书写起诉状确有困难的,可以口头起诉,由人民法院记入笔录,并告知对方当事人。 第一百四十二条规定,法庭辩论终结,应当依法作出判决。判决前能够调解的,还可以进行调解,调解不成的,应当及时判决。 二、医疗事故赔偿诉讼时效是多长时间 医疗损害责任纠纷的诉讼时效为三年,从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被侵害时起计算。 诉讼时效期间的起算时间的确定。 1.从保护受害人的利益出发,在确定诉讼时效的起算时间时,应当尽可能地不适用“应当知道”的标准进行推定,而更多地适用“知道”的标糊行认定。 2.起算时间要考虑专业因素。许多损害发生的原因,难以为普通患者所能了解,有些药品的毒副作用所造成的损害,要经过数年时间才能清楚,因此,应当考虑除专业人员以外,其他人不易了解损害发生的原因。在这种情况下,诉讼时效的起算就有其特殊性。 ![]() 三、医疗事故赔偿应当考虑的因素包括哪些 法律网提醒您,医疗事故赔偿应当考虑的因素包括以下方面:行为人的过失情节、责任程度、医疗事故等级、医疗事故损害后果与患者原有疾病状况之间的关系等。且医疗事故赔偿费用,一般实行一次性结算。 《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第四十九条,医疗事故赔偿,应当考虑下列因素,确定具体赔偿数额: (一)医疗事故等级; (二)医疗过失行为在医疗事故损害后果中的责任程度; (三)医疗事故损害后果与患者原有疾病状况之间的关系。 不属于医疗事故的,医疗机构不承担赔偿责任。 引用法条: [1]《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二十条 [2]《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一百四十二条 [3]《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第四十九条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问答库收录2074234条法律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析,是法律学习是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