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名誉权被侵犯的典型形式是什么 |
释义 | 一、名誉权被侵犯的典型形式是什么 名誉权被侵犯的典型形式是: 1.故意以语言、文字、暴力等手段贬损他人人格,从而损害他人名誉; 2.故意或者过失散布某种虚假的事实贬损他人人格,从而损害他人名誉; 3.新闻报道严重失实,致他人名誉受到损害的。 二、名誉权纠纷有什么构成要件吗 名誉权纠纷有以下构成要件: 1.行为人主观有过错 主观有过错是指行为人对于他人名誉权受侵害的事实主观上存在过错,包括故意和过失。 2.行为人行为违法 按照惯例,此处的“法”应作限制解释,仅包括法律和行政法规。对于部门规章和其他规范性法律文件,虽然可以约束行为人,但是违反这些规定,受害人并不得据此要求行为人承担民事责任。此种情况下,唯一可以救济的途径是向有关行政主管机关申诉控告,要求主管机关对行为人做出处理。 3.存在损害后果 由于名誉权本身具有特殊性,因而名誉权的损害后果与一般侵权后果的表现有所不同,前者较为隐蔽,且举证比较困难。如公民因加害人行为导致社会和他人对其品德评价降低;法人因加害人行为导致商誉下降、磋商中的合同被终止等。 4.损害后果与违法行为之间有因果联系 侵害名誉权的构成必须是违法行为直接导致了损害后果,如果确定违法行为与间接损害后果之间有因果联系,必然导致权利滥用,这也与名誉权保护制度的初衷相违背。 ![]() 三、起诉侵害名誉权需要什么证据 法律网提醒您,起诉侵害名誉权需要的证据有: 1.新闻媒体、书刊对公民或法人报道失实损害其名誉的证据。如报道内容的原始载体。 2.以口头、书面或暴力方式,对他人进行人身攻击,侮辱,贬损他人人格的证据。可举出证人证言、书面材料。 3.以隐瞒真相、捏造事实并加以传播的方式诋毁他人名誉、信誉,损害他人尊严的证据等。 4.证明侵权事实造成损害后果的证据,如单位处分,当事人精神受打击患精神病,法人经济效益滑坡等证据。 5.被告如主张免责,应提供其没有过错,或没有损害原告名誉权的证据。 6.有具体诉讼请求的,应提交诉讼请求金额的计算方法、依据和清单。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问答库收录2074234条法律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析,是法律学习是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