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问题:

 

问题 协议的订立程序
释义
    一、协议的订立程序
    1、须有双方或多方当事人
    合同为各方达成的协议,属于双方或多方的法律行为,因此,订立合同须由至少两方当事人参与,仅一方当事人不存在订立合同问题。订约当事人是否为双方或多方,决定于参与订约的人是否为相互独立的意思主体。在一般情形下,订约当事人各方的经济目的是相反的,但在某些情形下,订约当事人各方也可有相同的经济目的,但须能为相互独立的意思表示。
    2、须有当事人之间的意思表示的互动
    合同订立是由独立的主体相互接触,互为意思表示,直到达成协议的过程。因此,合同的订立须有当事人互为意思表示,从要约、再要约,直到承诺。
    3、须为特定当事人之间为缔约而为意思表示
    订立合同只能是在特定的人或者特定范围内的人之间进行,并且当事人须以缔约为目的进行接触,当事人之间相互所为的意思表示是为订约发出的。若不特定的人之间或者虽为特定人之间相互接触,进行协商,但并不是以订约为目的,则不属于合同订立问题。
    合同的签订,一般应基于双方当事人的合意,既意思表示一致。合同订立的过程就是当事人双方使其意思表示趋于一致的过程,这一过程在民法典上称为要约和承诺。
      
    二、合同怎么签才有效
    签订合同有效应具备以下条件:
    1、签订合同的主体适格;
    2、合同是真实意思表示;
    3、合同内容合法,没有违背公序良俗;
    4、法律规定或者当事人约定的生效条件已经达到。
    根据《民法典》第一百四十三条
    具备下列条件的民事法律行为有效:
    (一)行为人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
    (二)意思表示真实;
    (三)不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不违背公序良俗。
    第五百零二条
    依法成立的合同,自成立时生效,但是法律另有规定或者当事人另有约定的除外。
    三、哪些属于无效签字
    无效签字的情形有:不是本人的签字;因欺诈而签字;被胁迫所签字等。依据我国关于合同问题的法律规定,签字后合同无效的情形包括存在欺诈行为、合同的内容违反法律规定、合同当事人不具有民事行为能力等。
    《民法典》第一百四十六条:行为人与相对人以虚假的意思表示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无效。以虚假的意思表示隐藏的民事法律行为的效力,依照有关法律规定处理。
    以上就是法律网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协议的订立程序的相关法律知识了。综上可知,协议的订立一定要双方经过协商一致,需要双方都签字认可协议才是有效的。如果您还有其他疑问,欢迎咨询法律网,我们会有专业的律师为您解答。
    
    引用法条:
    [1]《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五百零二条
    [2]《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百四十三条
    [3]《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百四十六条
    
随便看

 

法律咨询问答库收录2074234条法律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析,是法律学习是实务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eaol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22 19:1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