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寇❶古代法官名。西周始置,分为大司寇与小司寇。大司寇掌管建国三典,辅佐国王,为六卿之一。《周礼·秋官·司寇》:“大司寇之职,掌建邦之三典,以佐王刑邦国,诘四方。”小司寇掌管全国狱讼,直接审判案件。《周礼·秋官·小司寇》:“以五刑听万民之狱讼。”“以五声听狱讼,求民情。”春秋、战国时沿用。但春秋时陈、楚等南方诸国称司寇为司败。秦代废司寇而称大李,古代李、理相通,即大理。汉代称廷尉,位列九卿,银印青绶,俸中二千石。隋、唐称刑部尚书。后世以大司寇为刑部尚书的别称,小司寇为刑部侍郎的别称。 ❷秦、汉时刑罚名。司寇是把罪犯送往边境,一面服劳役,一面抵御外寇,刑期2年。女犯不便派往边境,改服舂米等苦役,刑期2年。《秦简·秦律十八种》:“隶臣妾、城旦舂之司寇。”注释:司寇,刑徒名。《汉旧仪》:“司寇,男备守,女为作如司寇,皆作二岁。”《汉书·刑法志》:“隶臣妾满二岁,为司寇。司寇一岁,及作如司寇二岁,皆免为庶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