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劳动积极性 |
释义 | 劳动者从事劳动的一种心理状态和行为状态。劳动者在生产劳动中主动性的发挥程度,是劳动的重要动力之一。劳动积极性包括劳动者的劳动态度、劳动行为和劳动效果三个方面的内容。三者是统一的,又相互制约。劳动态度是劳动积极性的决定因素,决定着劳动行为的发生、发展和变化。劳动行为是劳动积极性的实体和表现形式,可以直接观察和检验。劳动效果是劳动积极性的结果和客观标志,它表现为劳动效率高、产品数量多质量好、定量产品所需劳动时间少。影响劳动者劳动积极性的因素很多,主要有:(1)基本因素。它包括劳动者基本物质文化生活需要的满足情况和劳动者对劳动的认识程度。一般地说,基本物质文化生活需要得到满足,并不断有所提高,劳动者感觉到通过诚实劳动可以改善和提高生活水平,劳动积极性就会提高。劳动者对劳动的认识程度,由世界观、人生观、道德观、政治观和文化水平等多种因素所制约。一般地说,劳动者不是把劳动仅仅看作一种沉重的负担,而是看作发展社会经济、提高人民群众(也包括劳动者自己)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唯一手段,为社会劳动是公民应尽的义务,这样劳动积极性就高。(2)社会因素。它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客观世界的变化和劳动者在社会中所处的地位影响劳动者的认识,从而影响劳动积极性。例如社会主义革命的成功,生产资料公有制的建立,劳动者从资本奴隶转变为社会和企业的主人,劳动成为光荣豪迈的事情。这种客观世界的变化必然影响劳动者的认识,进而影响劳动积极性。二是社会环境的变化情况对劳动积极性也会产生影响。例如国家政局是安定团结还是动荡不定。政策是否符合人民群众的利益,国民经济是否顺利发展,就业是否充分,劳动条件是否不断改善,市场物价是否平稳,工资奖金是否正常增长,企业内部工作环境是否正常,干群关系是否协调,劳动者的正确意见能否受到重视,以及社会风气的好坏等等,都会影响劳动积极性。(3)偶然因素,即日常工作和生活中偶然发生的事情。包括社会上、企业内和劳动者个人及家庭成员中发生的偶然事件,使劳动者愉快还是烦恼,也都会影响劳动积极性。劳动积极性是个极其复杂、涉及面广泛的问题。劳动积极性对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具有重大意义。社会主义制度具有发挥劳动积极性的各种条件。但要真正充分长久调动起全体劳动者的劳动积极性,必须做好多方面的工作。 |
随便看 |
|
法律词典收录24077条法律百科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