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中国奴隶制法 |
释义 | 中国古代夏、商、周各朝的法律制度的总称。公元前21世纪中国的夏代进入了阶级社会、形成了国家和法律。夏代法律,古文献称作“禹刑”。禹刑的具体内容已无从考证,现在可以从《左传》所引《夏书》的片断看到夏代法律规定的一些罪名、刑名和刑罚适用原则。夏代作为第一个阶级王朝,习惯法仍占重要地位。商代是继夏代而起的奴隶制大国,“商有乱政,而作汤刑”(《左传·昭公辛》)。出土的甲骨卜辞证实了有关汤刑的内容和墨、劓、剕、宫、大辟的五刑制度。商代的刑制以其完备著称于古代,并为后世封建统治阶级加以肯定。西周是中国奴隶制法发展的最高峰。周朝除文献所载《九刑》、《吕刑》外,周王颁发的誓、诰、命也是重要的法律形式。周初在“明德慎罚”的思想指导下,形成了一套断罪量刑的原则,如区分故意与过失,一贯与偶发,罪疑从赦;上下比罪以及罚赎等。当时调整民事关系的法规也有所发展,铜器《矢人盘铭》、《勿鼎铭》和《鬲攸从鼎铭》记载了土地所有权的转移、租赁和债务关系等法律行为。周代确立的“同姓不婚”的婚姻制度和嫡长子继承制度,对后世具有重大影响。从出土的《仴匜铭》记载的一篇判决书,表明周代时审判也是有制度可循的。 |
随便看 |
|
法律词典收录24077条法律百科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