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保险的价值回归 |
释义 | 保险是什么?很多人心里都明白,保险的根本就是为了保障。为了保障将来出现疾病的时候,能为自己提供所需的医疗和生活费用;在可预见的未来,当我们失去工作能力的时候,能提供维持生计的保障;在生命走向尽头的时候,能为身边最亲的人,献上最后一份心意,以保障他们今后的生活…… 这个道理虽然大多数人心里明白,但在选择保险的时候,人们却很容易走入一个误区:在购买保险时,人们更多的是将保险当作一个投资工具,而非保障的手段。“买保险有没有返还?”,“我买的这个保险能拿到多少收益?”…… 当投资成为大众买保险时最关心的问题后,那保险的最重要作用——保障,就被忽视了。这就好比我们小时候听到的寓言故事中的那个郑者,原先是想买珠宝,却被外表华丽的包装盒所吸引,最后放弃珠宝而选择了华丽的盒子。买椟还珠的故事,在如今的保险市场上不断上演,正是民众过分追求保险的投资收益,导致了郑者的故事还在今天重复着,而保险脱离了其原有的作用,保险价值便难以体现。 而让读者正确认识保险的意义,更多了解保险的保障功能,使保险回归其原来的价值,正是本期封面策划的意图所在。 文/本刊记者 魏鹏珠 保险的最大误区 “目前保险市场上存在的最大误区在于,百姓将保险当成了一种投资或储蓄的工具,而忽视了保险的保障功能。” 中国保险学会理事刘冬姣教授说。而这个误区导致了保险价值的偏离,究其原因,还要从整个保险业和中国商业保险的发展历程说起。 说起商业保险,在西方国家已有上百年的历史。保险刚出现时,还只是简单的提供保障,并没有我们现在所看到的投资功能。当西方保险业发展到非常成熟的阶段,民众对保险的保障观念都已经根深蒂固的时候,从上世纪九十年代开始,分红险和万能保险才开始在西方市场红火起来。 而在中国,新中国成立后,商业保险在1992年才开始登陆中国。当时,计划经济在中国已经盛行了40多年,人们根本没有所谓的风险意识,普遍认为国家给予的一切都是保险,对商业保险观念非常淡薄。偏巧,此时的中国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投资创富时代,人们的投资欲望空前膨胀,而中国人骨子里的存钱意识也支配着人们的消费取向。 于是,刚进入国内的保险业,要在最短的时间内进入寻常百姓家,相对于苦口婆心地培养客户的保险意识,还不如推销保险的投资和储蓄功能更能引起客户的兴趣。为吸引客户,一些片面夸大保险投资功能的现象时有发生。而保险这个在西方发展了上百年,当地人对保险的保障功能已经有了充分认识的情况下,才出现保险投资的概念。但在中国,保险刚一进入,就有各种投资类型的保险产品出现,许多人还没弄明白保险的保障功能,就被保险中的投资收益所吸引,他们只是从投资的角度出发,买下保险,有人甚至希望能从中获取其他专业机构也无法达到的高额收益。[page] 而保险偏离了保障这个最基本的功能,这样的保险必然会出现问题。保险对于消费者的真正价值难以体现,投资者也会因此付出代价。 保险的投资之痛 由于整个社会氛围和国民心态问题,保险业一直存在以投资利益诱导客户的嫌疑。而客户寄希望保险能获得高的投资收益,结果却达不到预期的效果,因此,由投资保险收益出现的纷争不断。 2002年出现的连投险退保潮就是一例。2000年上半年我国投连险保费约为4亿元,2001年上半年飙升到了64亿元,在高收益的诱惑下,很多人把能拿出来的钱都买了投连险,结果到了2002年,当人们发现不仅承诺的收益无法实现,甚至出现了亏损,纷纷要求退保,成为了轰动一时的投连险退保风波。此后不久,分红险和万能险都有过类似的“热卖”的景象,去年,分红险也遭遇退保。据报道,2005年分红险退保金额305亿元,同比增长99%。而在更早前的九十年代,更有保险公司推出收益率达到15%的保险品种,在承诺难以兑现时,甚至出现保险公司鼓励投保人退保的怪现象发生。 而8月14日公布的《健康保险管理办法》,其中涉及到健康险将在9月1日起,取消原有的返还机制。消息仆一出街, 便一颗石激起千层浪,在民众中引起强烈反弹。对于该条例的出台,更多人的反应是,如果健康险中没有补偿条例,交出去的钱拿不回来,这样买保险就太不划算了,买保险还有什么意义?其实,此次公布的《健康保险管理办法》还谈到了如何提高保险的保障功能,结果却唯独这补偿条例会在民众中引起这么大的反响,这正是因为长期以来普遍存在于民众中的保险误区,和保险长期偏离了其价值所导致的一个后果。 从以上的例子我们可以看到,毕竟保险公司相较于其他专业投资机构,其获利来源主要是靠保单中的费差、利差和时差。将保险作为一种纯粹的投资工具,并通过买保险获得比专业投资机构更高的利益,显然很不现实。在这样的情况下,纠正保险长期存在的误区,让保险回归其原有的价值,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保险价值回归理性 刘冬姣认为:“保险发展至今,拥有保障和投资两大功能。不论是保障还是投资,如果单看到一方面,而放弃另一面,都是不合理的。”应该正确认识保险的保障和投资功能,只看到保险的投资储蓄功能固然不对,但如果单强调保险的保障功能,保险也不能发挥其应有的价值。 一般而言,寿险大多为储蓄型保险,而意外险、医疗险等保险则属于消费类型保险,因为消费型保险不具备储蓄功能,很多人抱着投出去的钱如果没出事,就再也拿不回来了的心理,在买这类保险时总是心有不甘。但消费型保险却是以低保费获取高保额,这种以小博大的做法,正能体现出保险的保障价值和意义。然而这种高保障的保险方式因为没有储蓄功能,更没有投资收益,并不容易被消费者所接受。国人长期以来养成的重投资轻保障习惯,使他们难以走出保险的误区。[page] 从个人角度来说,无论是保险还是理财,首要考虑的是保障,保障是理财和投资的基础,在先做好个人的保障,解决后顾之忧,再进行投资,才是最科学合理的理财方式。而保险正是提供了这样的保障功能,如果在投保时,仍以投资为首要目的,显然是本末倒置了。 明白了保险的真实含义,我们可以看到,保险回归其原有的价值,不论对买保险者还是对于整个保险业,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一个人在买保险的时候,首先要清楚,保险的首要功能应该是保障,而非投资。至于保险的保障和收益如何配比,则要看个人的情况而定。专家的建议是,一个成年人的投保额至少是其年收入的5-6倍,这样保险才能更好的发挥其保障功能。保险的保障功能如何更好的发挥作用,其中还涉及到具体的保障险如何定义、各类人群如何选择保障险以及挑选保险代理人等细节,以下文章将为读者一一解答。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问答库收录2074234条法律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析,是法律学习是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