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再审后如何救济 |
释义 |
再审期满后,人民法院应当自收到再审申请之日起三个月内予以复核,符合法律规定的情形的,作出再审裁定;不符合法律规定的,裁定驳回申请。特殊情况需要延长的,由院长批准。本规定规定了复审申请的期限,有利于保障当事人权利的实现,提高诉讼效率 申请再审的当事人应当在判决、裁定发生法律效力后两年内提出申请;二年后,原判决、裁定所依据的法律文书被撤销或者变更,经审理发现法官有贪污、贿赂、徇私舞弊或者枉法行为的,应当自知道或者应当知道相关知识之日起三个月内提交 再审程序的证据意义 诉讼是人类社会的一种特殊现象。它基于某些活动。诉讼是以特定的主体和客体为基础,以其固有的规律走向特定目的的。诉讼主体是诉讼的实践者。诉讼标的是存在于诉讼主体之外的与诉讼有关的客观事物。它是诉讼主体认识和实践的对象。只有诉讼主体和诉讼客体存在并结合在一起,诉讼才能发生并具有诉讼意义 诉讼主体和诉讼客体的结合,即发现和了解案件的真实情况,并在此基础上适用法律,构成诉讼活动的主要内容。法律的适用是基于对案件真实情况的理解。因为必须首先承认事实,首先适用法律。然而,对案件事实的理解是建立在对案件事实的发现之上的,没有发现就没有理解。因此,查明案件事实已成为诉讼活动的基本出发点 案件事实已成为过去,并在诉讼开始之前就已存在。参与诉讼的司法人员无法直接感知,因此无法直接找到它。他们必须通过某些媒体来实现这一目标。因此,作为这种媒介的东西在诉讼中具有特殊的意义。这个作为媒介的特殊事物必须有两个特点。首先,它具有直接反映或表达过去案件真实情况的内容,使司法人员能够通过其反映或表达的内容间接了解案件事实。第二,它有一种外部形式,司法人员可以直接感知。司法人员可以通过直接感知的外在形式——对案件真实情况的反映或表现——了解案件的内容,然后通过其内容间接了解案件的真实情况,从而确定案件事实。在诉讼中,作为司法人员间接了解案件真实情况的媒介的具体事物是证据。证据有两个作为媒介的东西应该具备的特征。因此,证据的发现和认定是发现和了解案件真实情况的前提。从这个意义上说,证据是诉讼的基础和核心,整个诉讼活动都是围绕证据展开的。在一般程序中,司法机关通过收集、审查和判决证据来审查和处理案件。在审判监督程序中,案件的再审乃至推翻原判都是通过证据的收集、审查和判决来进行的。 综上所述,再审程序是一项严格的制度,在司法实践中应当严格适用。只要有证据证明案件审理是错误的,你就可以提出再审申请,这不一定受到再审时限的限制。你还应该注意哪些机构需要重新审理。如果您对上述问题有任何疑问,欢迎咨询鲁巴。com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问答库收录2074234条法律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析,是法律学习是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