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股票期权制是灵丹妙药吗 |
释义 | 60年代,企业所有者与经营者收入的不平衡对企业效率提高和经济增长的制约作用开始引起经济学家的关注。一般而言,公募**公司的股东只拥有企业少量股份,无从制约经理人员以权谋私行为。企业经理为攫取更大权利和更高职位,不惜牺牲企业股票市值,斥巨资兴建高楼大厦,扩充经理人员队伍。在此背景下,经济学家提出调整经营者与所有者之间的权力平衡,真正调动经营者的主观能动性。以股票、期权作为经营者的奖励措施,建立经营者与企业之间的资本纽带,真正建立两者间休戚与共的关系,企业经理的经营积极性问题也随之迎刃而解。该思路一经提出很快得到了广泛响应:80年代股票期权报酬制开始逐步推广,到了90年代更是一发而不可收拾。股票期权制之所以受到企业经理的一致青睐,最直接的原因就在于它比纯粹的货币工资更吸引人。1998年,美国前200家大企业经理按照先前规定价格买进规定数量的企业股票,人均可获得830万美元的税前收入,当年年底,未行使的股票期权总收益不下5,000万美元。 由于实行了股票期权制,目前美国大公司总经理的平均工资要高出普通员工419倍,而在1980年仅为42倍。经济利益的悬殊直接打击了一般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加大了高层经理管理企业的难度。而且,企业借款回购股票,兑现经理人员的股票期权,使原企业债权人的风险随之增加。可以说,股票期权制不可避免地造成各利益集团矛盾的激化,对治理企业结构问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企业经理股票期权报酬制在美国已如日中天,其他国家,如英国和法国虽也出现了类似的趋势,但难以与美国相比。据一家经理报酬咨询机构统计,1998年上半年,美国最大的200家企业所支出的股票和股票期权占同期流通在外总股份的2%。加上前些年已兑付的股票和股票期权,截止1998年底,其总额占企业股份的13.2%,约合1.1万亿美元。而1989年,当年支出的股票期权仅占企业全部流通在外股票的1%,全部累计数也不过6.9%。而且,目前几乎每个大企业都将股票期权制作为提高管理效率的手段,而10年前只有一半企业这样做。尽管给予低层员工的股票期权也在增加,但是绝大多数还是流进了少数高级经理的腰包。而“超级期权”的诞生更为高级经理锦上添花,这种期权一般起码价值1000万美元以上,1998年,美国200家大企业经理中有92人(1996年有34人)近水楼台先得月,领取了“超级期权”,一旦行使权利,平均至少价值3100万美元。 根据期权定价模型估计,1998年美国最大的100家企业付给其高级经理的总报酬中,股票期权成分高达53.3%,为前所未有,而1994年仅为26%,80年代中期更是少得可怜,只有2%。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问答库收录2074234条法律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析,是法律学习是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