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问题:

 

问题 先履行债务的一方能随意中止履行吗
释义
    先履行债务的一方能随意中止履行吗
    《民法典》于2021年1月1日生效,《合同法》生效日期为2020年12月31日止,届时此条例被《民法典》所替换,相关的司法解释也会失效,《民法典》生效前的规定:
    合同自生效之后就是受法律保护的,合同双方必须依照合同的约定自觉履行自己的义务。对于应当先履行债务的一方,就应该按照合同的约定履行债务,不能随意中止履行,否则视为违约。但是《合同法》规定,当出现以下情形时,先履行债务的当事人可以中止履行:
    1、经营状况严重恶化;
    2、转移财产、抽逃资金,以逃避债务;
    3、丧失商业信誉;
    4、有丧失或者可能丧失履行债务能力的其他情形。
    需要注意的是,应当先履行债务的合同当事人提出中止履行时必须要有确切的证据证实有以上情形的存在,否则将视为违约,需要承担相应的违约责任。
    如何巧妙逃债
    第一、“脱壳”逃债
    1、是指通过公司分立形式,恶意侵害债权人利益以达到逃避债务的目的,脱壳逃债并不能真正逃避债务。
    2、企业分立有两种形式:一种是新设立;另一种是派生分立。
    3、公司分立的法定程序:1必须经公司股东会作出特别决议;2公司合并分立必须经国务院授权的部门或省级人民政府批准;3公司的合并分立不能损害债权人的利益。
    4、利用新设分立形式逃债和利用派生分立形式逃债的效力认定:根据《民法通则》的规定,恶意串通损害第三人利益的民事行为是无效民事行为,不能对抗债权人。债权人可向分立之后所设立的所有公司同时主张债权。
    第二、兼并和合并逃债
    1、我国企业兼并的形式有:购买式兼并;承担债务式兼并;行政式兼并;企业自愿合并;渐进结合方式;投股式兼并。
    第三、破产逃债
    1、是指债务人不依法进行破产,隐匿企业财产,造成资不抵债假象进而达到免除债务的目的的逃债方式。
    第1页2、《破产法》的撤销权的构成要件:1须是对破产财产有害的行为,即损害债权人利益的行为;2必须是破产人在破产宣告前的一定期限内所实施的行为;3撤销权须在审判上行使;4撤销权的行使不以主观上有过错为条件;
    3、撤销权由清算组申请人民法院以裁定的方式予以行使,主要有以下两种效力:物权性效力;债权性效力。
    第四、“证据灭失”逃债
    1、票据的丧失是指票据的持有人丧失了对票据的占有,主要有两种形式:一是票据的灭失;二是票据的遗失或被盗。
    第五、利用“时效”逃债
    1、诉讼时效是指权利人在时效期间内不行使其权利,即丧失由人民法院依诉讼程序保护其权利的权利。
    2、有的债务人就是钻了债权人不懂法律的空子,利用“时效”大肆逃债。时效期间届满,义务人可以拒绝履行义务。
    第六、“撞货”逃债
    是指一些不法商人,以合法的营业执照签订有关合同,支付一定的定金,货到手后,却拒不支付货款,直到把到手货物低价变卖,并非法将变卖货款为己有。
    第七、“地方保护”逃债
    1、司法审判中的地方保护主义逃债:1受理案件的地方法院在案件审理过程中作出有利于地方利益保护的行为;2地方法院在对外地法院的送达、调查、执行等有损地方利益时,故意置之不理,久拖不办;3地方的党政机关从维护地方利益出发,对外地法院设置障碍,对本地法院施加压力。
    2、行政执法机关的地方保护主义逃债:1有的政府领导同志明确指示肥水不流外人田;2金融部门的地方保护主义逃债;3工商部门的地方保护主义逃债。
    第八、“赠与”逃债
    债务人把财产无偿赠与他人,转移资金逃避债务,逃避法院的执行,达到其逃债的目的。
    第九、“乌龙”合同逃债
    是指现有些企业办事人员水平不高,法律意识不强,办事不认真欠谨慎,在签订合同时往往出现漏洞以至被人利用逃债。
    第十、“继承”逃债
    1、公民立遗嘱时忘记债务,遗嘱继承人借此逃债;
    2、继承人只继承遗产,不继承债务;
    第十一、假集体企业逃债
    1、是指领有集体企业的营业执照,从事个体或私营经济活动,即名为集体企业而实为个体或私营的企业。
    2、主要有以下几种方式:1逃避国有税收;2相互推委逃债;3假集体企业内部逃债。
    第十二、“非法集资”逃债
    1、是指债务人以欺骗手段向债权人“借得”巨额资金,将资金用于偿还高息、挥霍,直至藏匿,最终没有偿还借款的逃债方式。
    第十三、“劳务”逃债
    是指用人单位以种种借口不支付或少支付工资的行为。第十四、“失踪”逃债?债务人隐姓埋名,以假失踪逃脱债务的行为。第十五、“遗嘱”逃债?是指债务人利用遗嘱不合理地分配财产和债务,导致债权人无法向偿还能力低的继承人追债的行为。
    综合上述,小编整理有关履行债务的相关内容。由此可见,对于应当先履行债务的一方,就应该按照合同的约定履行债务,不能随意中止履行,否则视为违约。但《合同法》规定,当出现以下情形时,先履行债务的当事人可以中止履行。更多问题,法律咨询网提供专业法律咨询服务。
随便看

 

法律咨询问答库收录2074234条法律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析,是法律学习是实务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eaol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3 15:58: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