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问题:

 

问题 借钱以及讨债的风险要如何去规避
释义
    一、用途不合法,法律不保护
    近年来,孙某在生意场上连连亏损,他听人说贩卖假酒很赚钱。筹借本金时,孙某找到了昔日的好朋友杨某,杨某也深知孙某的困境,经再三考虑借给他5万元,并要孙某写下欠条。孙某利用这笔钱,购进了一批假酒,不料在销售时被工商管理部门查获。杨某得知后,手持欠条把孙某推上了被告席。但是,根据我国法律规定,出借人明知借款人是为了进行非法活动而借款的,其信贷关系法律不予保护。最终,杨某不但没要回钱,还赔上了一笔诉讼费。
    二、借钱无证据,有理说不清
    某企业职工刘某借给经商朋友2万元。当时,朋友承诺每年付20%的利息,所以碍于面子,连欠条也没打。一年后,看这位朋友不提还钱和付息之事,刘某便登门提醒,没想到此人不承认有借钱之事。一气之下,刘某将借款人告上法院。但我国法律规定,人民法院审理借贷案件时,应要求原告提供书面借据;无书面借据的,应提供必要的事实根据;没有证据的请求人民法院不予受理。由于刘某拿不出任何证据,法律最终无法保护这位职工的权益。
    三、诉讼有时效,千万要记清
    这些年,李某靠经商成了富裕户。一日,他内弟杜某因买拖拉机向他借钱。李某难以推托,就把家里的1万现金借给了内弟,并书面约定一年内归还。一年的期限到了,杜某分文未还。碍于情面李某一直没有催要。二年又过去了,杜某仍然分文未还。后来,李某急需给要结婚的孩子买商品房,不得不拉下情面讨债,但杜某总用各种借口搪塞。无奈之下,李某遂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杜某偿还借款。但是法官却告诉他。他的权益已失去了法律保护时效。我国法律规定,出借人向人民法院申请债权保护的诉讼时效期限为二年,如借款期满后又经过二年,出借人不能证实期间曾经催收过的,法律不予保护。
    由于民间借贷的高额利息十分诱人,因此人们又不惜铤而走险,这也让民间借贷绵延不绝。作为个人投资者进行“民间借贷”投资,必须具备理财知识、鉴别能力与社会常识,像中介公司去筛选贷款人一样,去挑选中介服务公司。
随便看

 

法律咨询问答库收录2074234条法律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析,是法律学习是实务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eaol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23 22:5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