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问题:

 

问题 行政给付的界定制度
释义
    我国行政给付的现行制度
    目前,我国行政给付的救济制度涵盖贫困救济、自然灾害救济、低收入者救济、特殊事件救济以及城市流浪人口救济等各个方面。下面;我将结合制度建设做简要叙述。
    (1)贫困地区救助法律制度
    在1984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出了《关于帮助贫困地区尽快改变面貌的通知》,开始有步骤的进行扶贫工作。在机构设置方面,县级以上政府都设有扶贫办,专门从事扶贫工作。1994年又制定和实施了《扶贫攻坚计划(1994-2000)》,成立了中国扶贫基金会。1996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做出了《关于尽快解决农村贫困人口温饱问题的决定》。近年来,又针对农村的五保户制定了一系列的法律规定,旨在保护他们的权益。
    (2)自然灾害救助制度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政府一直较为注重自然灾害方面法律法规的制定。1997年12月我国制定了《防震减灾法》,在汶川大地震后为加强中央财政统筹安排过渡安置房建设资金的管理,财政部、住房城乡建设部制定了《地震灾区过渡安置房建设资金管理办法》。《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条例》对汶川大地震灾区过渡性安置、恢复重建规划、恢复重建的实施、资金筹集与政策扶持等进行了专门规定。《防震减灾法》则强化了政府在防震减灾方面的职能、职责,加强了物质保障、科技保障与法律责任方面的规定。
    (3)低收入者救助制度
    城市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和农村特困户生活救助制度共同构成了低收入者救助制度。在1993年6月,上海市民政局经市政府同意率先在全国建立该制度,会同相关部门下发了《关于本市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线的通知》。1997年,国务院发出了《关于在全国加快建立与完善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通知》;2006年中央召开农村工作会议,在会议做出2007年在全国范围内建立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决议。《2008年民政事业发展统计报告》显示,2008年全国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平均标准月人均205.3元,比上年提高12.6%。初步建立与经济发展、物价波动相协调的低保标准动态调整机制,救助水平显著提高。保障了2330多万城镇贫困人口的基本生活,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进入了平稳运行时期。
    (4)城市流浪乞讨人员救助法律制度
    我国传统上对城市流浪乞讨人员实行收容遣送制度,其依据为国务院于1982年5月12日发布的《城市流浪乞讨人员收容遣送方法》。但是孙*刚案件的发生,使得中国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通过《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办法草案》,同时废止二十多年来的老收容遣送规定即《收容遣送办法》,避免再次发生类似不幸事件。
    (5)特殊事件救助法律制度
    该项制度主要是指社会成员遇有特殊事件而需要一定的经济支出,但其本身的经济状况却不足以支付此种支出,由国家给予一定经济和服务帮助,帮助其度过难关。最典型的如法律援助制度、大学助学补助等。
    对于你提出的“行政给付的界定制度”问题,法律咨询网小编已经整理出来了,我国行政给付的现行制度有以下几种:贫困地区救助法律制度;自然灾害救助制度;低收入者救助制度;城市流浪乞讨人员救助法律制度;特殊事件救助法律制度,有问题欢迎咨询法律咨询网律师。
随便看

 

法律咨询问答库收录2074234条法律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析,是法律学习是实务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eaol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2 15:43: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