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间接证据如何证明构成犯罪 |
释义 | 间接证据 间接证据:按照民事诉讼证据与证明对象的关系来划分,分为直接证据和间接证据。 含义 间接证据,就是指不能直接证明案件的事实,但能和其他证据联系起来,共同证明和确定案件事实的证据。 遵守原则 根据间接证据的特点和司法实践经验,在完全运用间接证据定案的情况下,必须遵守以下几项规则: 1.客观性,用于定案的每一个间接证据都必须经查证属实,即必须都是客观真实的; 2.关联性,间接证据必须与案件真实存在客观联系,对证明案件事实有实际意义; 3.充分性,间接证据必须达到能够证明案件全部事实所需要的量; 4.协调性,间接证据之间以及间接证据与案件事实之间必须协调一致,没有矛盾; 5.完整性,间接证据必须形成一个完整的证明体系; 6.排他性,运用间接证据构成的证明体系得出的结论必须是唯一的,而且是排他的。 运用规则 1、应审查间接证据的客观性、相关性和法律性。只有客观存在的、与案件事实存在客观联系且为法律容许的证据方可采用。 2、间接证据必须形成一个完整的证明体系,即有关犯罪事件、地点、过程、手段、工具、后果、目的、动机、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个人情况的等,都有相应的证据证明。 3、间接证据与案件事实之间,间接证据与间接证据之间必须协调一致,没有矛盾,如有矛盾必须得到合理地排除。 4、间接证据的证明体系必须足以排除其他可能性,得出的结论必须是惟一的,确凿无疑的。 以上就是法律咨询网小编为你介绍的“间接证据如何证明构成犯罪”的法律知识。遇到此类问题,请你认真阅读以上内容。那么希望以上法律咨询网小编为你提供的答案能够解决你的问题。如果你的情况比较复杂,法律咨询网也提供律师在线咨询服务,欢迎你进行法律咨询。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问答库收录2074234条法律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析,是法律学习是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