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问题:

 

问题 老年人有监护人吗、应如何确定?
释义
    


    我们都知道监护人对于未成年人来说,是特别重要的,因为监护人必须要保护被监护人的合法权益,那么老年人有监护人吗,应该怎么样给老年人确定监护人呢?如果老年人没有具务民事行为能力的人是可以有监护人的,一般都是从自己的子女、或者是亲戚里面选择,那下面就来听听小编的看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第二十六条具备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的老年人,可以在近亲属或者其他与自己关系密切、愿意承担监护责任的个人、组织中协商确定自己的监护人。监护人在老年人丧失或者部分丧失民事行为能力时,依法承担监护责任。老年人未事先确定监护人的,其丧失或者部分丧失民事行为能力时,依照有关法律的规定确定监护人。为了保障无民事行为能力和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的人身和财产权益,我国设置了监护人制度。监护人的主要职责就是保护被监护人的人身、财产及其他合法权益,除为被监护人的利益外,不得处理被监护人的财产。老年人是一特殊保护群体,为了能够更好地维护老年人的合法权益,我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第二十六条对确定老年人监护人做出了明确的规定。
    什么是监护人?
    监护人,是指对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和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一切合法权益负有监护职责的人。包括:(1)法定监护人,(2)指定监护人,(3)遗嘱监护人,(4)委托监护人。上述监护人又可分为未成年人的监护人和精神病人的监护人。监护人应具有监护能力,符合法定资格,并克尽监护职责,否则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与监护职责相适应,监护人主要具有以下权利:(1)有权保护被监护人的身体健康。(2)有权照顾被监护人的生活。(3)有权管理和保护被监护人的财产,并代理被监护人进行民事活动。(4)有权对被监护人进行管理和教育。(5)有权代理被监护人进行诉讼。监护人依法行使监护权利,任何组织或个人均无权干涉。
    监护人有哪些分类?
    对无行为能力人和限制行为能力人(包括未成年人和无行为能力或限制行为能力的精神病患者)进行监护的人。一些国家的法律规定,监护人分为3种:
    ①由后死亡的父或母于遗嘱中指定者,称指定监护人。
    ②由法律规定的一定范围的亲属依一定顺序充任者,称法定监护人。
    ③由监护机关或法院选定者,称选定监护人。《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总则》规定,未成年人的父母是未成年人的监护人。未成年人的父母已经死亡或者没有监护能力的,由有监护能力的祖父母、外祖父母、兄、姐担任监护人;与未成年人关系密切的其他亲属、朋友愿意承担监护责任,经有关单位同意后,也可以担任监护人。
    对于没有上述监护人的未成年人,由未成年人的父母所在单位或未成年人住所地的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或者民政部门担任监护人。被宣告为无民事行为能力或限制民事行为能力的精神病人,其监护人应由下列人员担任:
    ①配偶。
    ②父母。
    ③成年子女。
    ④其他近亲属。
    ⑤关系密切的其他亲属、朋友愿意承担监护责任,经有关单位同意的。
    没有上述监护人的,由其所在单位或住所地的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或者民政部门担任监护人。对被监护人的近亲属、关系密切的其他亲属、朋友担任监护人有争议的,可由有关行政机关指定。对指定不服提起诉讼的,由人民法院裁决。
    综合上面所说的,老年人也是可以有监护人的,但必须是在没有任何民事能力的情况下或者是生了重病才有,如果具有民事能力,身体也没有任何情况下,只能说是对于老年人的赡养不能说是监护,但不管是赡养还是监护,作为子女的我们都必须要照顾自己家中的老人。

随便看

 

法律咨询问答库收录2074234条法律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析,是法律学习是实务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eaol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6 2:58: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