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问题:

 

问题 梳理未成年人遭家庭侵害主要三个特点
释义
    近日,四川一未成年少女发帖举报,称其在四年内多次遭其继父殴打、猥亵、强奸甚至怀孕打胎,触目惊心的事实再次使公众聚焦到“家庭侵害”这个沉重的话题。媒体梳理发现,近年来家庭侵害事件时有发生。为何本应是孩子“安全港”的家庭,却成了“暴力源”?
    家庭侵害牵动社会神经
    近年来,家庭侵害未成年人的事件时有发生,并且呈现多发之势。继母频频吊打、继父多年性侵、女童饿死家中、严重烫伤致死等案件,牵动社会神经。2013年10月全国妇联发布的《新时期中国妇女社会地位调查研究》提到,10至17岁儿童遭到父亲和母亲家暴的比例分别为43.3%和43.1%,目前我国儿童家庭保护现状不容乐观。
    媒体梳理近段时间来发生的家庭侵害未成年人的事件发现,主要呈现三个特点:
    ———恶性侵害。2014年6月,河北6岁男孩在家中遭到继母殴打,双手被捆绑吊起长达3个小时。后男孩因部分上肢缺血性坏死做了截肢手术,左手手腕以下被截肢,右手仅保留了大拇指和食指。在这类家庭恶性侵害儿童案件中,继父、继母往往成为施暴的主角。
    ———意外侵害。2014年5月,一名在杭州打工的父亲为惩罚在读四年级女儿抄作业,将其双手反绑跪地进行体罚,后发现女儿满脸发紫、停止呼吸,经抢救无效死亡,一时引起社会极大关注和声讨。这种简单粗暴的“皮带”式教育,往往容易导致悲剧的发生。
    ———看管不力。2014年11月15日,经过多天治疗,北京两岁男童落入热水桶离世,走完了自己短暂的人生。9天前,这名男童不慎掉入自家洗衣店的热水桶中,全身92%被高达90℃的热水烫伤。与之类似的“饿死女童”等事件表明,看管不力也是对儿童的一种“软性侵害”,后果往往极为严重。
    预防和制止需多方合作
    一些从事儿童权益保护的业内人士表示,目前,要保护儿童免受来自家庭的伤害,还需多方合作才能有效预防和制止。
    天津社科院社会学所所长张宝义表示,构建完善的儿童家庭保护体系迫在眉睫,落实家庭保护有很长的路要走。应该让家长等监护人意识到侵害未成年人的严重性,了解其带来的被撤销监护人资格等违法代价,在思想和行为上约束自己。
    在家庭侵害儿童事件的处理方面,专家建议应该构建多机构多部门联合的儿童家庭保护体系,公安、妇联、社区等要敢于直接干预,医疗系统要建立专门的处置机构。
    一线医护人员一旦发现儿童有受到家庭暴力伤痕,要及时通知有关的儿童保护组织,切实把保护未成年人的新规落到实处。
    
随便看

 

法律咨询问答库收录2074234条法律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析,是法律学习是实务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eaol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5 4:1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