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专利代理人才稀缺 |
释义 | 对"专利"一词,人们已不再陌生。随着国家对知识产权保护力度的不断增大,专利申请量呈逐渐增加趋势。与此同时,知识产权方面的纠纷与日俱增,尤其侵犯专利权的案件也在逐年增多,因此对专利代理人的需求在不断扩大,但现有的专利代理人已经远远不能满足市场需求,为何专利代理人如此稀缺呢? 门槛高。只有同时具备高等院校理工科学位、熟悉专利法和相关法律知识、从事过两年以上的科学技术工作或者法律工作的人才能报名参加专利代理人资格考试。参考者取得证书的难度也很大,每年通过率只有10%出头,过关率极低,导致行业人才缺口明显。从各家企业的招聘要求看,仅有理工专业基础与工作经验也并非"完美",专利代理人还需在沟通和表达能力方面具有一些天赋。专利代理人才紧缺的背后是富有挑战性的入行门槛。一般来说,进入相关公司实习1年,成为专利代理公司的正式员工后,才能获取《专利代理人工作证》,成为执业代理人。刚入行的年轻人一般要摸爬滚打3-5年,经过漫长的学习和实战,才能从助理提升为合格的专利代理人。 薪酬低。在国外,极为重视创新的发达国家,专利代理人的收入比律师还要高,是一个十足的金领职业。但是我国专利代理费价格比国外低十倍,比如一项重大的发明专利,一个专利代理人需要一个多月进行查新等烦杂的工作,完成后美国的代理费约5千美金,而我国仅几千人民币,而一般的外观包装发明专利收费更低,国内专利代理人的薪酬仍没有达到国外的水平。特别是刚入行的年轻人,在企业培养的头几年时间。因为没有案子做,所以只有基本工资,没有提成。大学生的择业观也是一个重要的原因。 老龄化。当前专利代理行业面临的最大问题是找人难,找年轻人更难",目前很多专利代理人都是上世纪80年代考取专利代理人资格的。专利代理人队伍中 30岁以下的寥寥无几。人才梯队存在断层的危险。执业专利代理人年龄结构严重老化,知识结构上难免有欠缺,多数代理人知识面窄,只具备专利事务代理知识和技能,难以适应申请人的高端服务需求,难以适应创新主体日益增加的知识产权服务需求。 专利人才的匮乏,特别是专利代理人才的稀缺,已经成为制约专利事业发展的瓶颈,重要的途径是地方政府和企业要提高对专利的重视程度,通过大力培养有资格的代理人员,广泛发动鼓励有志向从事专利工作的人员以及企业专利工作者参加全国专利代理人资格考试。事实上,专利代理可以说是一个不折不扣的朝阳行业。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问答库收录2074234条法律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析,是法律学习是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