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问题:

 

问题 危险品运输勿成“炸弹”
释义

        当务之急是加强统一监管和对从业人员培训
        文/《瞭望》新闻周刊记者吕福明王海鹰
        9月2日下午,山东省临沂市兰山区金兰物流城内突然一声闷响,一个巨大的火球冒出,火焰蹿起足有五层楼高。事后调查发现,一辆装载发孔剂等化学物品的货车在卸车过程中,刚卸下的货物发生爆燃,造成18人死亡,10人受伤。据初步估算,过火面积300多平方米,火灾造成直接经济损失近百万元。
        此类在危险化学品储运过程中发生的泄漏、爆炸事故并不罕见。2008年1月,山东省枣庄市台儿庄区就有一辆装载20吨浓硝酸的槽罐车侧翻后发生泄露,所幸当地消防官兵和公安干警迅速封锁并处理现场,对浓硝酸气体进行稀释,未造成事故周围群众伤亡和次生灾害。
        流动运输过程中的危险品,一旦泄漏、爆炸,造成的人员伤害往往巨大,因此,对其安全性的监管也必须格外严格。《瞭望》新闻周刊记者追踪“9·2”爆燃事故和调查发现,当前有关危险品监管的部门不可谓不多,法规制度不可谓不全,人员培训不可谓不周,相关高科技手段也在不断配备,然而此类突发事故仍然不断。
        13个法规标准政出多门
        临沂危险品爆燃事故发生后,本刊记者前往当地安监、运输等监管部门采访,却发现事故监管被屡屡当成“敏感事件”,有的避而不谈,有的借口分管领导及熟悉业务的人员在外地出差,有的直接翻出交通部相关规定,称不属于自己监管范围。
        有业内人士告诉记者,虽然目前我国危险品运输市场的管理体制已经基本形成,但在具体操作中仍存在不少漏洞。比如,当前国内与危险货物运输相关的法规及标准共有13个,分别出自公路、铁路、海运和空运四大主管部门,但由于之前这四大部门以各自的部门利益和责任为主,使得部分法规及标准之间无法统一,在实际执行中被架空。
        虽然一些有较强安全意识与安全责任感的企业对危险品运输的操作开始重视起来,但由于没有可供参考的具体操作方法和管理体系,危险品运输成为企业发展的瓶颈。
        多头监管、协调不足,也导致危险品安全监管长效机制仍然缺失。据了解,目前国内危险品安全管理工作是由安监、消防、公安、质检、环保、交通、卫生、工商等多个行政部门共同执行,层次繁多、程序复杂,有时政府部门之间的要求相互矛盾,令企业难以抉择。
        如在仓储建设和内部规划上,国土资源部门和规划部门要求专用危化品仓库要有较高的土地利用率和建筑容积率,而消防部门要求,危化品仓库只能建单层,建筑物之间必须有一定的间距;安监和消防部门要求毒品、易燃液体要经常通风,预防气体浓度超标引起燃爆或中毒,而环保部门要求仓库密封,不要向大气排污。
        受访的业内人士介绍,在美国,运输部下设美国管道与危险物品安全管理局、联邦汽车运输安全管理局、联邦铁路局、联邦航空总署四个部门均对其管辖内的危险运输企业进行监管,确保了危险物品的运输、管理法规与标准的统一。
        目前,随着国家对交通“大部制”的改革到位,公路、海运、空运方面危险品运输管理有望达到一致性。但三大运输部门原先出台的法规、标准,其修订工作进展仍较慢,加上铁路运输不属于交通运输部管辖,国家对危险品运输的统一监管还有待时日。
        切实强化运输人员培训
        本刊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近年来出于对运输途中危险化学品车辆的监管,道路危险货物运输管理规定专用运输车辆都安装GPS(全球定位系统)。目前在山东,危险品运输车辆基本已全部安装了行车记录仪和GPS。
        据介绍,行车记录仪相当于安装在车辆上的“黑匣子”,可帮助调查事故原因;而GPS则便于公安、交通部门对车辆进行实时监控,并采取更加高效的应急处置。
        对于危险化学品运输车辆这一“流动的炸弹”,采取安装GPS的监控措施固然重要,但也有业内人士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这在实际操作中形同虚设,其实际作用值得怀疑。
        比如,对于物流公司而言,GPS的作用只能做到知道车辆运行到什么位置,而对于车辆本身安全运行状况并不了解。上述人士进一步指出,再好的监控措施,如果没有合格的驾驶员和相关操作人员,危险化学品储运环节始终将是危险重重。
        从记者了解的情况看,目前从事危险品运输以私营、股份制公司为主。司机、押运人员流动性强,多是挂靠运输公司,人员素质参差不齐,管理难度较大。新到位的从事普通货物运输的司机对危险品运输知识往往非常欠缺。
        虽然国家危险货物运输管理规定要求运输企业员工上岗后接受继续教育,行业协会成为交通、安监、公安局等指定的司机上岗培训机构,但货运司机本身干的是体力活,收入和待遇普遍不高,司机频繁换单位是常事。加上危险品对运输司机有更严的要求,这常让规模不大的危险品运输企业为招聘司机而烦恼。所以,运输人员培训的实际执行效果如何,能否做到有效监管,要打一个大大的问号。
        而一旦危险品在运输途中突发事故,现场司机的应急处置措施,最可能影响到事故的最终发展程度。比如,出事车辆司机是否在第一时间拨打了救援电话,是否第一时间采取现场扑救应急措施,等等。加强对危险化学品从业人员的培训和应急处理能力的训练,十分迫切。
        从源头防范危险品事故
        据山东省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介绍,山东是化工大省,化学工业是全省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化工企业及危险化学品从业单位量大面广。2008年,全省石油化学工业实现销售收入10975亿元,占全省工业的17.8%,同比增长31%;实现利税1571亿元,占全省工业的24.4%,同比增长21.1%;经济总量和效益均居国内同行业首位。
        如此大规模的化工产业,必然附带着较大规模的危险化学品生产、存储和运输行业。据统计,截至2008年底,山东省拥有规模以上化工企业4101家,从业人员70多万人;危险化学品从业单位32622家,其中生产企业2872家,经营企业29136家,储存企业61家,运输企业553家,主要分布在淄博、潍坊、东营、济南、青岛、烟台、济宁、临沂、滨州和泰安等市。
        据统计,山东省公路通车里程有21.6万公里,其中高速公路通车里程4033公里;机动车保有量1498万辆,道路运输安全生产综合监管任务比较繁重。这意味着,运营危险化学品运输的车辆一旦发生重大安全事故,必须尽快实行应急处置。
        去年,山东省各级安监部门深入开展安全生产百日督查专项行动,整改和消除了化工行业及危险化学品领域的一大批事故隐患。截至目前,山东17个设区的市中,有14个以市政府文件下发了加强危险化学品安全生产工作的实施意见,72个县市区按照产业集聚、集约用地的原则,确定了化工集中区或化工园区,69个区域规划正在编制或报批中。2008年,山东省共发生危险化学品事故13起,死亡18人,比2007年减少5起和16人;没有发生死亡3人以上的较大事故。2009年上半年,全省共发生危险化学品事故5起,死亡11人,同比减少3起,增加1人。
        同时,山东加快推进高危化工工艺自动化改造工作,提升企业本质安全水平。从去年8月份开始,山东研究制订了高危险化工工艺自动化改造的安全生产行政许可、安全评价和危险度分析等政策措施。预计到今年底,全省有60%以上的高危险工艺化工企业完成自动化改造工作。
        据介绍,山东还持续开展危险化学品安全标准化建设,规范企业安全生产管理行为,组织制订安全生产技术规范,强化重点行业和重点环节的安全生产基础工作。去年以来,针对本省化工行业中小型企业多、对安全生产标准掌握不全面的问题,山东省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依托大型骨干企业,先后组织制订了《硫化氢防护安全管理规定(试行)》《山东省氯碱企业安全生产技术规范》《山东省液化石油气安全生产技术规范》《山东省液氨储存与装卸安全生产技术规范(试行)》4部安全生产技术规范,为进一步加强涉及硫化氢、氯碱、液化石油气、液氨等重点企业的安全生产管理提供了科学依据
        从“9·2”爆燃事故看,危险化学品安全监管怎样强化都不为过。此前,全国危险化学品安全监管和非药品类易制毒化学品监管工作座谈会7月16日至17日在青岛召开。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副局长孙华山在讲话中就强调,要推动地方政府制定化工行业安全发展规划,建立化工园区或化工集中区,逐步解决危险化学品危险源分散的问题,减少危险化学品事故对公众的影响;要认真梳理督查检查发现的重大事故隐患,监督危险化学品从业单位尽快落实整改措施。
随便看

 

法律咨询问答库收录2074234条法律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析,是法律学习是实务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eaol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3 17:25: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