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为抢救伤者离开事故现场——不应认定为“逃逸” |
释义 | 裁判要旨 肇事后逃逸,是指在发生交通事故后,为逃避法律追究而逃跑的行为。如果行为人驾驶机动车发生交通事故后,为及时抢救自方伤者,履行救助义务而离开现场的,就不能认定其主观上具有逃避法律追究之目的。 案情 2006年6月6日,被告人阮某酒后无证驾驶无牌两轮摩托车(后载李某),从江西省宁都县石上镇樟莲湖村莹石矿前往宁都县城,21时许,途经昌厦公路会同乡陂头村路段时,碰撞到同向前行的郑香生骑的自行车,造成郑香生、阮某、李某3人倒地受伤。而被告人阮某、李某的伤口在流血,他们遂推摩托车离开现场去医院治疗。郑香生的同伴杨过房到一农户家报警后,郑香生在杨过房的陪护下步行回居住处,于次日被送往医院治疗,并施行了开-术。经法医鉴定,郑香生的损伤程度为重伤甲级。对此事故,县交警大队认定:阮某负全部责任。公诉机关认为被告人阮某的行为已构成交通肇事罪,且肇事后逃离现场。被告人阮某辩称:事故发生后郑香生看上去很正常,而其与李某受伤流血,李某要马上去医院,当时又下雨,为不让伤口淋到雨,就推摩托车离开了现场。 裁判 江西省宁都县人民法院认为,被告人阮某酒后无证驾驶无牌摩托车在公路上行驶,造成一人重伤的重大交通事故,且负事故的全部责任,故其行为已构成交通肇事罪。 对于被告人阮某推车离开事故现场的问题,法院认为,事故发生后,阮某、李某、郑香生3人均倒地受伤,而阮某、李某两人的伤势表面上看相对更明显,由于当时下雨,故阮某与李某一同离开现场的目的是欲去医院救治,此举符合情理,认定其具有逃避法律追究的主观目的不明显。因此,本案中不宜认定被告人具有肇事后逃逸的情节。鉴于被告人阮某能积极赔偿被害人的损失,且具有悔罪表现,故予以从轻处罚。 2006年10月25日,宁都县法院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三十三条、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交通肇事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二条第二款第(一)项、第(二)项、第(四)项之规定,判决如下:被告人阮某犯交通肇事罪,判处拘役五个月。 宣判后,检察机关未提出抗诉,被告人也未提出上诉,该判决已发生法律效力。
(本案案号为[2006]宁刑初字第67号)
案例编写人:江西省宁都县人民法院 李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问答库收录2074234条法律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析,是法律学习是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