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义 |
正文: 抵押房屋查封后可拍卖
高院放手让银行处置抵押物 早报讯日前,最高人民法院一纸新的司法解释,解除了前一个司法解释对银行的束缚,让他们在处置拖欠房贷时可以较为自主地处理抵押房产,而无司法掣肘与后顾之忧后,还可让弱势的房贷申请人间接受益。
高院近日出台的《关于人民法院执行设定抵押的房屋的规定》明确指出,对于被执行人所有的已经依法设定抵押的房屋,人民法院可以查封,并可以根据抵押权人的申请,依法拍卖、变卖或者抵债。
这项规定从今年12月21日起执行,令银行为之鼓舞。“这对银行绝对是个利好消息,大大改变了银行目前处理抵押物处处受制的现状。”一家国有银行相关负责人的态度,在银行业具有普遍意义。
上述银行人士所说的受制现状,源自最高人民法院的另一项司法解释。去年11月4日,最高人民法院出台了《关于人民法院民事执行中查封、扣押、冻结财产的规定》,从今年1月1日起执行。该司法解释规定,被执行人及其所抚养家属生活所必需的居住房屋,人民法院可以查封,但不得拍卖、变卖和抵债。
“去年的司法解释虽然提出了‘必须的居住房屋’这一概念,但并没有作出明确解释,在具体执行时就遇到困难。”一家股份制银行上海分行一位房贷业务员表示,他手上就有一个客户无力偿还贷款,但因为只有一套住房,虽然银行早已向法院提出申请,但只能查封,无法拍卖。
这种局面加大了银行的风险。上述国有银行相关负责人表示,上述司法解释让银行对自己的债权毫无保护能力,如果客户使用第一套住房做抵押,这套住房客观上也就是借款人“必须的居住房屋”,一旦客户失去还款能力,抵押房屋无法变现便会形成贷款风险。这甚至可能逆向影响部分人的还款意愿,利用司法解释故意逃避还款义务。不对等的权益分配必然让“游戏”的另一方———需要办理住房抵押贷款的客户也受到损害。为防范司法解释带来的潜在坏账风险,银行只得提高个人房贷的门槛。
而相关业务当中,个人住房消费贷款受到的影响最大。上述房贷负责人透露,很多银行暂停了这项业务,仍然开办此业务的银行也大多要求申请人,必须具有两套以上的房产或提交一份由其亲戚签名的“容留证明”。
高院新的司法解释———《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执行设定抵押的房屋的规定》,看似“忽略”了个人的居住权,实际对购房者却是有利的。中行上海市分行相关负责人表示,有了这个新司法解释,银行的债权得到保证,可以没有后顾之忧地做大个人住房抵押贷款业务,贷款门槛会放低,政策也会更灵活。一位法律专家表示,新的司法解释并没有漠视弱势群体的居住权,不但给了被执行人6个月的宽限期,还规定“被执行人属于低保对象且无法自行解决居住问题的,人民法院不应强制迁出”。上述中行人士表示,司法解释给出6个月的宽限期对银行来说也是好事,有了期限,就不会再出现房屋查封后拍卖却无限期拖下去的局面,而且与低保户也没什么关系,银行本来就不太可能对这类客户发放贷款。
抵押房屋查封后可拍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