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问题:

 

问题 驾驶汽车超速行驶有哪些危害
释义
    为了保障驾驶人和行人的安全,我国的大部分道路都实行限速驾驶的政策,一般来讲路面较繁忙的路段限速时60公里每时以下。超速驾驶汽车存在着很大的安全隐患。那么驾驶汽车超速行驶有哪些危害呢?下面跟着法律网小编一起了解一下吧!
    一、驾驶汽车超速行驶有哪些危害
    超速行驶是安全行车的大敌,总结起来有八大危害:
    1、超速行驶时驾驶人不能全面、正确感知车内外的变化。
    如汽车以50公里的时速行驶,0.1秒前进1.39米,车窗外事物一掠而过,而人在视野内感觉一个目标要0.4秒,看清事物平均需1秒钟。如果速度太快就无法获取足够的道路信息,容易发生交通事故。
    2、超速行驶减弱了驾驶人对空间的认识能力。
    车速越快,注视点越远,时速在50公里以上,注视点常在305-601米以外。由于注视点前移,视野狭窄,清晰度不良,对一些小而变化慢的事物难以辨认,临近发现时已措手不及。
    
    3、超速行驶时,驾驶人对速度的判断能力下降。
    驾驶人在高速行驶时,不但对所驾车辆速度不能正确判断,而且对行人、非机动车、其他机动车速度也会低估。在超越前车时就易低估对向来车的速度和距离,同时低估要超越前车的相持距离,发现情况往往措施过迟,易发生相撞或刮擦事故。
    4、超速行驶增加驾驶人疲劳程度,反应能力下降。
    超速行驶时,超车、会车的机会增多,行驶间距缩短,车外情况应接不暇,驾驶人心理能量和重量能量消耗很多,注意力频繁转移,易感到疲劳,时间一久还会瞌睡,极易引发事故。
    5、超速行驶有时会使驾驶人的思维判断失误。
    驾驶人在思考问题时除根据感知材料外,还得借助经验分析、判断。在变速行驶时一旦出现意外,即使当机立断也需要时间考虑,有些事故就是在做出决定的这一瞬间发生的。
    6、超速行驶影响车辆的操作稳定性。
    超速车辆操作稳定性恶化,特别是在弯道处行驶,由于离心力的作用,易使车辆向回转中心外侧发生侧滑或倾斜。过大的离心力使车辆变得极难驾驭,甚至失控。此时,如果在路面附着系数较小的道路上行驶,就可能测滑、撞车;如果在路面附着系数较大的道路上行驶,就可能造成翻倾等事故。
    7、超速行驶使汽车的制动距离增长。
    汽车的制动距离随车速提升而增加,超速行驶时,其制动距离可比平时大幅增加,因而最容易发生追尾或碰撞建筑等事故。
    8、超速行驶影响车辆的安全性能。
    超速行驶,破坏了车辆在特定环境工作中的指数,加大了车辆的工作强度和负荷,加剧了机件的磨损和损毁。特别对车轮更是不利,跳跃性、拖滑性磨损不说,还提高了摩擦温度,轮胎极易老化和变形,引发爆胎事故。
    二、什么是超速行驶
    我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实施条例》第七十八条规定:“高速公路应当标明车道的行驶速度,最高车速不得超过每小时120公里,最低车速不得低于每小时60公里。高速公路上行驶的小型汽车最高车速不得超过每小时120公里,其他机动车不得超过100公里,摩托车不得超过每小时80公里。同方向有2条车道的,左侧车道的最低车速为每小时100公里;同方向有3条车道的,最左侧车道的最低车速为每小时110公里,中间车道的最低车速为每小时90公里。道路限速标志标明的车速与上述车道行驶车速的规定不一致的,按照道路限速标志标明的车速行驶”。
    我国高速公路的行驶速度最快不超过一百二十公里,有限速路交通标志或限速面标志时,应严格按造标志规定的速度行驶。超过该路段限定速度行驶就是超速行驶。
    公安部123号令对超速驾驶制定了严格的记分规定。
    一是超速驾驶一次记12分的情形有:驾驶中型以上载客载货汽车、校车、危险物品运输车辆在高速公路、城市快速路上行驶超过规定时速20%以上或者在高速公路、城市快速路以外的道路上行驶超过规定时速50%以上;驾驶其他机动车行驶超过规定时速50%以上的。
    二是一次记6分的情形有:驾驶中型以上载客载货汽车、校车、危险物品运输车辆在高速公路、城市快速路上行驶超过规定时速未达20%的;驾驶中型以上载客载货汽车、校车、危险物品运输车辆在高速公路、城市快速路以外的道路上行驶或者驾驶其他机动车行驶超过规三是一次记3分的情形有:驾驶中型以上载客载货汽车、危险物品运输车辆在高速公路、城市快速路以外的道路上行驶或者驾驶其他机动车行驶超过规定时速未达20%的。
    以上就是法律网小编为您整理的最新驾驶汽车超速行驶有哪些危害的相关内容。综上,超速行驶时的危害有驾驶人不能全面、正确感知车内外的变化、使汽车的制动距离增长、影响车辆的操作稳定性等。如果您还有其他的法律问题,欢迎咨询我们的法律网律师。
    
随便看

 

法律咨询问答库收录2074234条法律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析,是法律学习是实务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eaol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12 22:20: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