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问题:

 

问题 立法法修改和我们有啥关系?
释义
    昨日上午,全国人大新闻发言人傅X在回答中外记者提问时称,即将在代表大会期间审议的立法法修正案草案,是十二届全国人大两年来第一次在代表大会这个层面审议一部法律草案。
    立法法作为一部规范所有法律行为的法,又被称为“管法的法”。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第一年,这部法律的修改显得格外重要。那么,立法法的修改跟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关系?成都商报记者专访多名参与立法的专家,对此进行解读。
    今日,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正式开幕,其中一项重要议程就是审议立法法修正案草案。这是立法法自2000年颁布、实施15年来的首次修改。去年8月和12月,全国人大常委会对立法法修正案草案进行了两次审议,修改条款占三分之一。
    亮点一
    明确税收征收管理只能由法律规定
    亮点二
    新增赋予235个地级市地方立法权
    亮点三
    规章不得违法设减损公民权利的规范
    开征新税 要由全国人大制定法律
    ■什么是税收法定原则?
    傅X(据昨日全国人大新闻发布会,下同):税收法定简单地说就是政府收什么税,向谁收,收多少,怎么收,都要通过人大来立法决定。
    姜XX(北大法学院教授、立法法研究组成员):所谓税收法定,是指税收只能由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制定的法律规定,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和规章均不得新设税种、税率、征税对象等或改变法律已规定的税种、税率、征税对象等。
    ■税收制度现状
    傅X:我们国家现行的大部分税种都是国务院通过制定税收暂行条例来制定的,这个依据是1985年全国人大给国务院的授权。
    王XX(全国人大财政经济委员会办公室主任):我国现有18个税种,只有3个税种是通过全国人大立法规定的,还有15个税种是国务院通过制定税收暂行条例来制定的。
    ■哪些内容需要由法律来规定?
    傅X:税收基本制度的内容,包括税种的开征、停征和税收征收管理等。
    立法法修正案草案:有关税种、纳税人、征税对象和税收征收管理等基本制度,都必须由法律规定。
    ■税收法定之后,对我们有何影响?
    傅X:如果这次大会能通过这部立法法,以后凡是开征新税的,要由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制定税收法律,凡是要对现行税收条例进行修改的,一般都要上升为法律。
    王XX(中国政法大学教授、行政法学专家):税收法定之后,收税不再那么容易,以前要收税基本都是国务院说了算,甚至国家税务总局都曾提出过征收“月饼税”,最近有人也在提征收“微信红包税”,税收法定之后,要想收税,只能由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制定法律说了算,这样会增加收税难度。
    “红头文件”不能随意限购限行
    ■什么是立法性质的“红头文件”?
    梁X(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研究室主任):简单地说,就是涉及到公民权利义务的文件。
    ■“红头文件”和法律的区别?
    梁X:涉及到公民权利减损和义务增加的,肯定不能通过“红头文件”来规定,只能由法律、行政法规来规定。简单地说,你给公民好处的可以,发个文件说每个公民发100块钱,这个好,但是发一个文件让每个公民交100块钱出来,这个不行,减损公民权利的,或者是增加公民负担的,那就是立法性质的问题,必须通过地方性法规来解决。
    ■“红头文件”的哪些行为是减损公民权利和增加公民义务的行为?
    郭XX(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国家法室巡视员):好比APEC期间的限行、房子的限购,这确实都是政府出于公共利益考量的一种行政管理措施,不可避免地会涉及侵犯部分公民的权益。
    王XX:生活中通过“红头文件”或者地方规章规定,减损公民权利和增加公民义务的行为可真不少,比如说各地的限购限行规定,还有房屋的征收、征用等。
    ■立法法生效后,哪些政府行为不能再任性?
    傅X:行政部门制定任何规章,只要尚未有法律法规依据的,不能减损公民权利,也不能随意增加公民的义务。
    姜XX:机动车限行、限购、限外等规定当然具有“减损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权利”的性质,今后实施这些行为必须有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的依据,不能随意以“红头文件”的形式进行规定。
    王XX:还有地方上的征收、征用行为,以往都是地方政府决定征收哪一块地,哪一户房,赔偿价格也是由政府确定,这些问题都涉及公民基本权利义务,以后都必须由法律、行政法规等来规定。
    ■立法法通过后,地方要限购限行该怎么办?
    立法法修正案草案:应当制定地方性法规但条件尚不成熟的,因行政管理迫切需要,可以先制定地方政府规章。规章实施满两年需要继续实施规章所规定的行政措施的,应当提请本级人民代表大会或者其常务委员会制定地方性法规。
    新增235个地级市获立法权
    ■什么叫有立法权的较大的市?
    立法法修正案草案:本法所称的较大的市是指省、自治区的人民政府所在地的市,经济特区所在地的市,国务院已经批准的较大的市和设区的市。
    梁X:讲到设区的市有两个概念,一个是已经有立法权的49个较大的市,第二个是235个新增加的设区的市(地级市),现在立法法草案对这两个概念的市都给立法权了。
    ■跟老百姓有什么具体关系?
    傅X:赋予所有设区的市人大地方立法权,也包括自治州人大。主要是为了适应城镇化建设和改革的需要。
    郭XX:各地有各地的情况,各地都希望结合本地的情况加快自己的经济社会发展。
    ■有了立法权,地级市可以做什么?
    梁X:可以在涉及公共管理、城乡建设、历史文化传承保护、环境保护等领域进行地方立法。
    普通民众可以参与立法
    ■为什么普通民众也可以参与立法?
    立法法修正案草案:行政法规在起草过程中,应当广泛听取相关领域的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有关地方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有关机关、组织和公民的意见。
    梁X:四中全会提出了关于怎么来扩展公民有效参与立法途径和方式的问题,这也是我们重点研究的任务。
    ■有哪些参与形式?
    立法法修正案草案:行政法规草案应当通过网络等媒介向社会公布,征求意见,但是经国务院决定不予公布的除外。听取意见可以采取座谈会、论证会、听证会等多种形式。
    梁X:针对一些重大利益调整的问题要进行听证、论证,进行第三方评估论证机制,有相对独立的第三方参与进来,来论证评估这个制度是行还是不行,防止立法中可能出现的一些博弈、扯皮等现象。
    ■什么是听证会?
    姜XX:“听证”简单说来就是听取相对人的意见、陈述、申辩,接收其提交的证据,对对方当事人和其他利害关系人提出的证据进行质证。听证有正式听证和非正式听证。
    ■哪些情况下可以组织听证?
    立法法修正案草案:法律案有关问题存在重大意见分歧或者涉及利益关系重大调整的,可以召开听证会。
    姜XX:所谓“涉及利益关系重大调整”,主要是指对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权利义务关系的重要调整,如增加某一群体的利益而减少另一群体的利益;也包括对中央与地方重大利益关系,不同地区、不同组织等的重大利益关系的调整。
    ■听证的意见可以怎么处理?
    姜XX:听证会上的情况、专家观点等应当记录、存档,并以适当方式公开,可通过电视和网络实况转播,让百姓了解听证会参加人的意见。
    为什么要经过全国人大审议?
    ■一部法律出台是什么样的过程,需要走哪些程序?
    郭XX:我们的立法程序比较明确,进入法律程序后就是四个步骤:一是法律案的提出,二是法律案的审议;三是法律案的表决;最后是法律的公布。
    ■如何才算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通过?
    宪法第六十四条 :法律和其他议案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以全体代表的过半数通过。
    ■立法法为什么要上大会审议?
    傅X:根据宪法和立法法的规定,制定或修改宪制性的基本法律,要提交全国人大审议。立法法作为一部规范所有法律行为的法,也被称之为管法的法。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第一年,这部法律的修改就显得格外的重要。
    ■哪些法律必须上大会审议?
    郭XX:理论上讲,基本法律必须由大会通过,基本法律之外的法律由人大常委会审议,大会通过的基本法律人大常委会都可以修改。但有时候基本法律和非基本法律的界限不是那么好把握。
    
随便看

 

法律咨询问答库收录2074234条法律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析,是法律学习是实务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eaol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8 8:37: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