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征地拆迁政策有哪些 |
释义 |
一、征地拆迁政策有哪些 1、先补偿后搬迁,先安置后搬迁: 在《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条例》中,第二十七条规定:实施房屋征收应当先补偿、后搬迁。 其确定了:不论是政府为公共利益进行的拆迁,还是商业性开发拆迁,拆迁方均须通过法定程序,在取得被拆迁人同意、达成协议后,并给予被拆迁人充分补偿,才可对房屋进行拆迁。 而征用土地的各项费用,应当自征地补偿、安置方案批准之日起,3个月内全额支付。 2、原有的生活水平、不降低,长远的生计、有保证: 必须保证原有生活水平不下降,这是征地时,当地政府,必须主动满足的最基本要求。 而征地补偿,必须保证被征地农民,在土地被征收后的、长久稳定生活来源和基本保障,将失地农民恰当的纳入,相应的就业、社保体系。 在《土地管理法》中,四十七条中规定了:依照本条第二款的规定支付土地补偿费和安置补助费,尚不能使需要安置的农民保持原有生活水平的,经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批准,可以增加安置补助费。但是,土地补偿费和安置补助费的总和不得超过土地被征收前三年平均年产值的三十倍。 国务院根据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在特殊情况下,可以提高征收耕地的土地补偿费和安置补助费的标准。 3、禁止采用非法的方式,进行强拆;强拆的方式,只有司法强拆: 在《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条例》中,第二十七条规定: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采取暴力、威胁或者违反规定中断供水、供热、供气、供电和道路通行等非法方式迫使被征收人搬迁。禁止建设单位参与搬迁活动。 4、手续不全,不得征地拆迁: (一)合法征地行为的前提,首先是“法定主体适格”,包括: 征地批复机关主体:只有国务院或省、自治区、直辖市政府,有权对上报的征地材料,进行批准。 制定、做出拆迁补偿方案的主体:应为县、市级以上政府。 房屋强拆主体:强拆裁定书,应是由法院,根据相关行政机关的申请做出的。 (二)拆迁过程中,法定的程序,应包括: 发布拟征地公告→征询拟被征地人意见→对土地及地上附着物调查登记→拟订“一书四方案”并上报审批→发布征地公告→发布征地补偿安置方案公告→上报审批补偿安置方案→土地补偿登记→落实补偿安置后交付土地→拒绝达成协议、或拒交土地→进入强制执行程序。 二、被征收房屋性质如何认定 被征收房屋的性质如何认定,是在实际的工作中经常遇到的问题,例如在住改商房屋征收中,登记的是住房,而实际中却有很多是在底层,用作经营,这种登记是住房,实际是商业性使用的房屋如何补偿,现在法律法规也没有具体的规定,实践中争议很大,为此,国务院办公厅下发了《关于认真做好城镇房屋拆迁工作维护社会稳定的紧急通知》规定:“对拆迁范围内产权性质为住宅,但已依法取得营业执照经营性用房的补偿,各地可根据其经营状况,经营年限及纳税等实际情况给予适当补偿。”此规定可以作为审查行政行为合法性的补偿依据。具体而言: 1、房屋产权证上所登记的房屋使用性质,应当作为确定房屋性质的依据; 2、房屋性质发生变更的,房屋所有人应当向房管局申请变更登记; 3、规划和土地管理部门确定该房屋的性质为住宅,并且实际用于居住的,应当按照住宅给予补偿安置; 4、规划和土地管理部门确定该房屋的性质为住宅,但依法取得营业执照并用于商业经营的,应当按照住宅予以补偿安置,同时根据其经营状况、经营年限以及纳税等实际情况给予适当补偿。 三、被征收房屋如何评估 根据《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条例》规定:“房地产价格评估机构由被征收人协商选定;协商不成的,通过多数决定、随机选定等方式确定,具体办法由省、自治区、直辖市规定。”根据上述规定,协商选定是确定评估机构的首选方式,只有被征收人在规定的时间内未进行协商或者虽经协商但没有达成一致意见时,才可以通过多数决定等其他方式确定。征收人未与被征收人协商,直接采取单方指定等其他方法确定评估机构的,属违反法定程序,所作出的评估报告不能采用。 以上就是法律网小编整理的关于征地拆迁政策有哪些的全部内容。大家如果遇到拆迁方面的事情,要多了解相关的政策和制度,与拆迁方进行友好的协商,不要避免发生更多的纠纷和矛盾,如果您还有其他疑问,欢迎咨询法律网。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问答库收录2074234条法律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析,是法律学习是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