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网络隐私权的保护措施有哪些 |
释义 |
一、网络隐私权的保护措施有哪些 网络隐私权的保护措施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强化行业自律的隐私保护模式,发挥立法规制的补充功能。 (1)网络服务商应充分认识到用户提供信息与网络服务商提供服务是一种交换和对价活动,双方都应承担一定的权利与义务。 (2)因此,网站应建立一套完整的行为规范对其本身和用户行为进行约束。 2.将隐私权作为一项独立的人格权加以保护。 (1)我国现有立法虽涉及对隐私权的保护,但并未将隐私权列为独立的人格权,这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公民隐私权的保护力度。 (2)因此,有必要在宪法和民法等法律中明确隐私权的独立地位。 3.成立专门的隐私权保护委员会,赋予其明确的权力和职责,也是保护网络隐私权的重要措施。 该委员会可以订立有关网络隐私权保护的范本,供网络经营者和用户参考并不断完善,以预防网络隐私侵权行为的发生。 4.加强网络用户的自我保护意识,促进自我保护和自我防范也是至关重要的。 用户应了解网络隐私权方面的立法,知悉各网站隐私政策,学会使用技术手段和法律手段来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二、我国隐私权立法状况 我国对隐私权的研究和保护起步较晚,目前尚未将隐私权作为公民一项独立的人格权加以保护。 1.现行法律中,与隐私权有关的权利如肖像权、名誉权等虽有所规定,但隐私权本身并未得到明确的法律地位。 2.因此,当公民的隐私权受到侵害时,受害人往往难以直接以侵犯隐私权为由提起诉讼,而只能以其他诉因寻求法律保护。这种间接保护的方式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隐私权的有效保护。 ![]() 三、网络隐私保护的对策 针对我国网络隐私保护的现状,提出以下对策: 1.应尽快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明确隐私权的法律地位和保护范围。在宪法和民法等基本法律中明确隐私权的独立地位,为隐私权保护提供坚实的法律基础。 2.加强行业自律和监管力度,促进网络服务商自觉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和道德规范。鼓励和支持行业组织制定和实施自律规范,推动网络隐私保护工作的深入开展。 3.还应加强网络用户的隐私保护意识和技能培养,提高用户自我保护能力。通过宣传教育、培训等方式,普及网络隐私保护知识,引导用户树立正确的隐私保护观念和行为习惯。 4.建立有效的法律救济机制,为受害者提供及时、有效的法律支持。 (1)完善民事诉讼制度,将电子证据纳入证据范畴,为网络隐私侵权纠纷的解决提供便利。 (2)加大对网络隐私侵权行为的处罚力度,形成有效的威慑作用。 除了网络隐私,还有哪些隐私权保护问题值得关注?如果你对隐私保护有疑虑或问题,快来法律网咨询,我们将为你提供专业的法律建议。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问答库收录2074234条法律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析,是法律学习是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