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没有解除劳动合同可以仲裁吗 |
释义 | 一、没有解除劳动合同可以仲裁吗 是的,即使没有正式解除劳动合同,劳动者在特定情况下仍可以申请劳动仲裁。 当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发生劳动争议时,无论劳动合同是否解除,劳动者都有权在规定的期限内申请劳动仲裁。这些劳动争议包括但不限于: 1.确认劳动关系; 2.劳动合同的订立、履行、变更、解除和终止; 3.除名、辞退、辞职、离职; 4.工作时间、休息休假; 5.社会保险、福利; 6.培训、劳动保护、劳动报酬; 7.工伤医疗费、经济补偿或赔偿金等。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二十七条的规定: 1.劳动争议申请仲裁的时效期间为一年,从当事人知道或应当知道其权利被侵害之日起计算。 2.在劳动关系存续期间,因拖欠劳动报酬发生争议的情况下,劳动者申请仲裁不受此一年时效期间的限制。 3.但请注意,如果劳动关系已经终止,劳动者应当自劳动关系终止之日起一年内提出仲裁申请。 二、劳动合同解除的条件 劳动合同的解除是指在劳动合同订立后、尚未全部履行之前,由于某种原因导致劳动合同一方或双方当事人提前终止劳动关系的行为。 劳动合同的解除分为法定解除和约定解除两种。 1.法定解除是指在劳动合同的履行过程中,出现劳动法律法规规定的情况时,当事人一方或双方可以依法解除劳动合同的行为。 这些情况包括但不限于劳动者患病或非因工负伤、不能胜任工作、劳动合同订立时所依据的客观情况发生重大变化等。 2.约定解除则是指在劳动合同的履行过程中,当事人一方或双方认为继续履行合同已经没有必要时,经过协商一致后可以解除劳动合同的行为。 这种情况下,解除的条件和程序主要由双方当事人在合同中约定。 ![]() 三、仲裁申请时效与中断 1.仲裁申请时效是指劳动者在知道或应当知道其权利被侵害后,有权在法定期间内申请劳动仲裁的时间限制。 2.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二十七条的规定,劳动争议申请仲裁的时效期间为一年。 3.仲裁时效可以因某些原因而中断。这些原因包括: (1)当事人一方向对方当事人主张权利; (2)向有关部门请求权利救济或对方当事人同意履行义务等。 当中断发生时,仲裁时效期间会重新计算。 4.此外,如果因不可抗力或其他正当理由导致当事人不能在法定时效期间内申请仲裁,仲裁时效会中止。当中止的原因消除后,仲裁时效期间会继续计算。 5.对于劳动关系存续期间因拖欠劳动报酬而发生的争议,劳动者申请仲裁不受一年时效期间的限制。 6.但如果劳动关系已经终止,劳动者应当自劳动关系终止之日起一年内提出仲裁申请。 关于劳动合同解除和仲裁时效,你还有其他疑惑吗?在法律网,我们提供全面的法律帮助,为你解答每一个疑问。 引用法条: [1]《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二十七条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问答库收录2074234条法律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析,是法律学习是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