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精神损害赔偿的法律依据是什么 |
释义 | 一、精神损害赔偿的法律依据是什么 精神损害赔偿的法律依据主要来源于我国民事立法。 1.《民法典》第一百二十条明确规定了精神损害赔偿的方式之一是赔偿损失。这里的赔偿损失与该法第一百三十四条规定的民事责任方式中的“赔偿损失”属于同一概念。 2.这意味着,赔偿损失责任方式在我国法律中不仅涵盖财产损失的赔偿,还包括人身伤害的赔偿以及精神损害的赔偿。这种规定构成了一个逻辑分明、层次清楚的完整赔偿结构。 因此,我国精神损害赔偿的性质被视为财产赔偿责任,既有事实根据,又有法律根据。 二、精神损害赔偿的救济方式 1.精神损害赔偿的救济方式以财产方式作为主要手段。尽管精神损害是无形的,但确立精神损害赔偿的目的,是以财产的方式补偿受害人所遭受的精神损害。 2.这种补偿不仅是对受害人精神利益损失的赔偿,还具有平复受害人精神痛苦的功能。 3.在广义上,精神损害赔偿还包括停止侵害、恢复名誉、消除影响和赔礼道歉等救济方式,但赔偿损失仍然是最基本、最主要的救济方式。 ![]() 三、我国民事赔偿法规解读 1.我国民事赔偿法规中,精神损害赔偿被明确规定为一种财产赔偿责任。这与财产损害赔偿和人身损害赔偿在本质上是一致的。 2.财产赔偿责任是对受害人损失的补偿,无论这种损失是财产上的还是精神上的。 因此,在进行精神损害赔偿时,以金钱的形式对受害人进行赔偿是符合法律规定的。法律网提醒大家,如果对文中内容有任何疑问,欢迎咨询专业律师以获取更详细的解答。 引用法条: [1]《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百二十条 [2]《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百三十四条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问答库收录2074234条法律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析,是法律学习是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