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申请执行是否存在时间限制 |
释义 | 一、申请执行是否存在时间限制 申请执行存在时间限制。当事人向人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的,申请执行的期间为两年,当事人必须在两年内进行申请,期限限制应当从法律文书规定履行期间的最后一日起计算,法律文书规定分期履行的,应当从规定的每次履行期间的最后一日起计算,未规定履行期限的,应当从法律文书生效之日起计算。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二百三十九条 申请执行的期间为两年。申请执行时效的中止、中断,适用法律有关诉讼时效中止、中断的规定。前款规定的期间,从法律文书规定履行期间的最后一日起计算;法律文书规定分期履行的,从规定的每次履行期间的最后一日起计算;法律文书未规定履行期间的,从法律文书生效之日起计算。 二、案件申请执行的流程 1.申请。原告向下达判决书的法院提交强制执行申请书,需要一并提交的资料包括有效的法律文书、申请人的身份证等,均需原件和复印件,有条件的也可提供被执行人的财产信息,有助于执行效果。 2.审查立案。法院部门通过审核确定符合强制执行条件的,会接受强制执行申请,立案处理。 3.通知。法院执行组织接到法院的移交执行书后,通知被告人并责令其在指定期限内履行判决义务。被告人在执行期限到期后仍未履行的义务的,或者在接到执行通知后,对财产进行转移等逃避执行的,执行员可以立即进行强制执行。 4.执行。强制执行主要有以下措施: (1)强行冻结或划拨被告人的存款。 (2)强行扣留被告人的工资等收入款项。 (3)强行对被告人所有的财产进行变卖、或者查封、扣押。 (4)可对被告人强行查询、搜查,确认是否有隐匿财产。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二百四十二条 被执行人未按执行通知履行法律文书确定的义务,人民法院有权向有关单位查询被执行人的存款、债券、股票、基金份额等财产情况。人民法院有权根据不同情形扣押、冻结、划拨、变价被执行人的财产。人民法院查询、扣押、冻结、划拨、变价的财产不得超出被执行人应当履行义务的范围。 人民法院决定扣押、冻结、划拨、变价财产,应当作出裁定,并发出协助执行通知书,有关单位必须办理。 执行人员在实施强制执行措施时,应该向被告人出示工作证件,对执行情况做出记录并要求在场的相关人员签名。 ![]() 三、申请执行和申请强制执行的区别 1.主体不同:申请执行是当事人向人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强制执行是人民法院决定适用强制执行的程序和措施。 2.法律效果不同:申请执行只是申请人向法院已提交的保护自身利益的申请。法律网提醒您,强制执行则是法院根据当事人的申请而做出的有效方法来保证申请人的利益。 引用法条: [1]《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二百三十九条 [2]《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二百四十二条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问答库收录2074234条法律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析,是法律学习是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