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起诉的概念是什么,起诉的条件有哪些? |
释义 |
![]() 一、起诉的概念是什么 起诉大致分为民事起诉和刑事起诉两种,其概念为: 1.民事起诉的概念是指民事法律关系主体因自己的或依法受其管理、支配的民事权益受到侵犯,或者与他人发生争议,以自己的名义请求法院予以审判保护的诉讼行为。 2.刑事诉讼中的起诉,指享有控诉权的国家机关和公民,依法向法院提起诉讼,请求法院对指控的内容进行审判,以确定被告人刑事责任并依法予以刑事制裁的诉讼活动。人民法院审理的各种案件,是以公诉机关或者当事人的起诉为前提,如果没有人起诉,法院对任何案件都不主动审理。法院如果接受起诉,同意进行审理,称为受理。起诉的成立,标志诉讼中审判程序开始。 二、起诉的条件有哪些 起诉必须符合下列条件: 1.原告是与本案有直接利害关系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 2.有明确的被告; 3.有具体的诉讼请求和事实、理由; 4.属于人民法院受理民事诉讼的范围和受诉人民法院管辖。 三、起诉的流程有哪些 起诉的流程为以下几点: 1.写好诉状,拿条子复印件+身份证复印件+一张1寸照片去当地法院立案,立案后; 2.立案后看自己的案子归哪个审判庭管,然后给被告送达开庭传票; 3.开庭,在法庭上各自陈述事实和理由; 4.法院经过审理后下达判决书让双方签字领取; 5.领取后/15日内都没有上诉的话判决就生效; 6.判决书中会规定生效后几日内让被告支付欠款,如果到时候被告不支付的话就可以申请法院强制执行,直到得到自己该得的款项。 法律网提醒: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 第一百一十九条 起诉必须符合下列条件: (一)原告是与本案有直接利害关系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 (二)有明确的被告; (三)有具体的诉讼请求和事实、理由; (四)属于人民法院受理民事诉讼的范围和受诉人民法院管辖。 引用法条: [1]《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一十九条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问答库收录2074234条法律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析,是法律学习是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