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问题:

 

问题 高利贷产生畸形群体
释义
    所谓“一分钱难倒英雄汉”,谁都有可能遇到手头紧张的时候,以往找亲戚朋友借点钱周转一下很正常。然而如今这种正常的民间借贷却变成了高利贷,月息少则三分四分,多则八分一毛,甚至各个村庄都出现了放高利贷的专业户。
    因为来钱快,手续简单,高利贷成为不少短期内急需资金周转的农民和中小企业者的一根“救命稻草”。
    承包工程无果
    10万元还了1万多利息
    去年8月,济南市长期搞工程承包的村民张某准备承包一项绿化工程,需要提交50万元的投标保证金,自己东拼西凑之后尚有10万元的缺口。万般无奈之下,经熟人介绍担保,张某从一放高利贷专业户手中借了10万元。
    “月息一毛(即贷款10万元月息1万),因为利息要提前扣除,我要从他手中拿到10万元现金,借款期限一个月,需在合同上注明借款金额为11.3万元,其中1.3万元相当于提前扣除的利息。”
    但在接下来的投标中,张某并未如愿中标,一个月的期限到期后,张某如数还给借贷主11.3万元现金。
    被高利贷拖垮的
    民营企业
    这个春节,袁某依旧没有回家过年,曾经让全村人羡慕不已的两层楼,铁将军把门,贴着白瓷砖的外墙被油漆涂满了“欠债还钱”的字样。附近村民告诉记者,如果不是因为高利贷,袁某仍旧是当地人所津津乐道的知名企业家。
    袁莫普所处的乡镇是鲁中某县一个远近闻名的起重机之乡。2002年,袁某拿出自己多年的积蓄,加上从银行贷款,大手笔租赁了近百亩土地,成立了一家重型机械公司。据介绍,企业年收益近千万元。
    有知情人透露,由于企业所需流动资金大,而银行贷款卡得紧,袁某偶尔从高利贷手中借款用作流动资金,一开始由于生意好加上流动资金多,对于高额利息袁某并不特别在意。2007年,经人介绍袁某与别人合伙开发城郊的一个旧村改造项目。袁某以公司作抵押从银行贷了1000万元,此外又从几十余家高利贷手中以2分至1毛的月息拆借资金近4000万,先后投入房地产。然而好景不长,一年之后,房地产资金链断裂。还款无望的袁某只得四处躲藏债主。
    袁某的企业被强行拍卖,企业设备被搬抢一空,上门讨债的人甚至还哄抢了其家中的陈设,妻子经受不住各种打击而选择服药自杀。短短几年,袁某的“创业神话”以高利贷讨债的闹剧收场。
    袁某的遭遇并非个例,据知情人介绍,袁某所在的科技园至少有一半以上的企业因为贷款难而普遍与当地放高利贷的专业户交好,然而高利贷对企业而言犹如饮鸩止渴,如此几次借贷之后,企业便陷入“拆东墙补西墙”的恶性循环,累积到一定程度,企业破产,企业主往往选择“跑路”。
    高利贷下
    畸形的消费群体
    因欠下巨额高利贷而“跑路”的傅某,东躲西藏一年多之后,终于回村了,据说是被债主在外面逮住,双方协议要求他在一定期限内只还本金免除利息。说起他的欠贷经历,很多村民直摇头,“这是个不干正经事的主儿”,因为他所借的高利贷全部吃喝玩乐挥霍了。据说他在两三年间欠下了近百万元的高利贷。
    也有村民称,他曾是“以贷养贷”的“借贷主”:从上线借来钱放给下线,从中赚取利率差,只不过到最后,他从上线以三四分的月息拿到钱后并没有往下放,而是大部分自己挥霍了,等到还不起上线利息的时候就选择“跑路”。
    不管怎么猜测,村民眼见的是,前年傅某曾经变戏法似的在半年内换了两部车。
    在各地,高利贷盛行之下,似乎总有这样一个畸形的消费群体:在鲁西某个贫困县,因为高利贷而出现了一个“奥迪村”。得益于“钱生钱”的快速周转,许多人的消费观出现了扭曲。
随便看

 

法律咨询问答库收录2074234条法律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析,是法律学习是实务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eaol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9 12:47: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