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刑事诉讼法的基本原则有哪些 |
释义 | 一、刑事诉讼法的基本原则有哪些 刑事诉讼法的基本原则包括: 1.专门机关依法行使侦查权、检察权、审判权原则。 刑事案件的侦查、拘留、执行逮捕、预审由公安机关负责,而检察、批准逮捕、检察机关直接受理的案件的侦查、提起公诉则由人民检察院负责,审判由人民法院负责。 2.法院、检察院依法独立行使职权原则。人民法院和人民检察院依法独立行使审判权和检察权,不受行政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的干涉。 3.公检法机关分工负责、互相配合、互相制约原则。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在进行刑事诉讼时,必须依靠群众,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并互相配合、互相制约。 4.充分尊重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辩护权原则。 5.适用法律人人平等原则。无论任何公民,在适用法律上都应当一律平等,不允许有任何特权。 二、刑事自诉案件诉讼时效 刑事自诉案件的诉讼时效根据法定最高刑的不同而有所区别。 1.根据《刑法》第八十七条,如果法定最高刑为不满五年有期徒刑的,诉讼时效为五年; 2.法定最高刑为五年以上不满十年有期徒刑的,诉讼时效为十年; 3.法定最高刑为十年以上有期徒刑的,诉讼时效为十五年; 4.法定最高刑为无期徒刑、死刑的,诉讼时效为二十年; 5.如果二十年后认为必须追诉的,需要报请最高人民检察院核准。 ![]() 三、刑事诉讼法一百二十条解读 1.《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一百一十二条是关于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或公安机关对于报案、控告、举报和自首的材料进行审查的规定。 2.根据该法条,这些机关在收到相关材料后,应迅速按照管辖范围进行审查。 3.如果认为存在犯罪事实需要追究刑事责任,应当立案;如果认为没有犯罪事实或犯罪事实显著轻微不需要追究刑事责任,则不予立案,并通知控告人。 4.控告人如果对此不服,可以申请复议。 这一法条体现了刑事诉讼法对于案件处理程序的严谨性和公正性,确保案件在立案前能够得到充分的审查和评估,以保障公民的合法权益和维护社会秩序。 了解刑事诉讼法的基本原则和诉讼时效,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维护自身权益。如果你还有关于刑事诉讼法的其他疑问,欢迎在法律网上发起咨询,我们将竭诚为你服务。 引用法条: [1]《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八十七条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问答库收录2074234条法律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析,是法律学习是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