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报仇 |
释义 | 采取行动,打击跟自己有仇恨的人。西周之前准予为亲属私相报仇,但至周而禁。周法,杀人而义者令勿仇,而非义者亦不得私相报负,已伏官诛而私相报负者徙其家属于边。汉时,禁止私相报仇的禁令成为具义。《御览》五百十八引王裒《僮约》注云,汉时官不禁报怨,民家皆高楼鼓其上,有急即上楼击鼓,以告邑里令救助。有鉴于此,桓谭提出申明旧令。《后汉书·桓谭传》:“今人相杀伤,虽已伏法,而私结怨仇,子孙相报,后忿深前,至于灭户殄业,而俗称豪健,故虽有怯弱,犹勉而行之,此为听入自理而无复法禁者也。今宜申明旧令,若已伏官诛而私相杀伤者,虽一身逃亡,皆徙家属于边,其相伤者加常二等,不得雇山赎罪。如此则仇怨自解,盗贼息矣。”但旧令依然未得申明。至曹魏,法律允许有条件的私相报仇。《晋书·刑法志》:“贼斗杀人,以劾而亡,许依古义,听子弟得追杀之。会赦及过误相杀,不得报仇,所以止杀害也。”《唐律》禁止并防止私相报仇。其《贼盗律》规定:“诸杀人应死会赦免者,移乡千里外。”疏议曰:“杀人应死,会赦免罪,而死家有期以上亲者,移乡千里外为户。其有特敕免死者,亦依会赦例移 。” |
随便看 |
|
法律词典收录24077条法律百科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