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问题:

 

问题 中止诉讼的情形
释义
       诉讼中止是指在诉讼过程中,诉讼程序因特殊情况的发生而中途停止的一种法律制度。
    (1)被告的行政机关被撤销,尚未确定继续行使其职权的行政机关的,或者被告行政机关被撤销,其职权也同时被撤销,从而无法继续行使其职权的行政机关,尚未确定继续诉讼的行政机关;
    (2)具体行政行为所依据的规章互相抵触,需要等待最高人民法院送请国务院作出解释或裁决,在等待解释或裁决时,人民法院应中止诉讼;
    (3)在审理案件中,人民法院发现被处罚人的行为构成犯罪,应当追究刑事责任时,应及时将有关犯罪材料移送有关机关,如果刑事责任的追究影响本案审理的,应中止诉讼,待有关机关作出最终处理后,再恢复诉讼。如果刑事责任的追究不影响本案审理的,应继续审理;
    (4)追加、更换当事人,或者本案的处理需要等待其他案件处理的结果时
    中止诉讼由人民法院作出裁定,裁定一经作出,即产生法律效力。待中止诉讼的情形消失后,当事人可以申请恢复审理程序,人民法院也可以依职权加以恢复。恢复诉讼后,当事人和人民法院在诉讼中止前的诉讼行为仍然有效。
    推荐阅读:
    诉讼程序的中止法规
    诉讼程序的中止法规
     相关知识
    诉讼中止的情形
    根据诉讼时效中止的范围法和审判实践,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诉讼予以中止:
    1.作为原告的自然人死亡,需要等待其近亲属表明是否参加诉讼的;
    2.作为原告的自然人丧失行政诉讼,尚未确定法定代理人的;
    3.作为原告的诉讼行为能力的;
    4.一方当事人因不可抗拒的事由,不能参加诉讼的。
    如果您还想了解更多关于法人的相关问题,小编为您推荐:
    继承人
    诉讼中止
    刑事诉讼中止的操作程序
随便看

 

法律咨询问答库收录2074234条法律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析,是法律学习是实务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eaol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6 0:50: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