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如何计算工人起诉错误单位的仲裁期限 |
释义 |
案例回放: 刘被杜某雇佣到他经营的家具厂工作。两个月后,刘被解雇。刘某以家具厂为被告申请劳动仲裁,要求支付欠款4433元。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作出仲裁裁决,裁定家具厂应在刘工作期间支付4433元。家具厂拒绝接受仲裁,向法院提起诉讼。庭审后,法院认定刘实际上是杜的雇员,因此判决家具厂无需支付刘的工资。刘向上级法院提出上诉,二审法院作出维持原判的判决。刘在签署二审民事判决后,再次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仲裁委员会发出通知,上诉在60天以上未被受理。刘随后再次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此外,有证据表明,杜某两年前开始租用家具厂的工厂进行家具生产,并正式获得了营业执照。家具厂的性质是个体工商户,而杜某是一名经营者 法院裁定杜某应向刘某支付未付工资4433元和经济补偿1108元 律师声明: 广东华宇律师事务所郑*春律师认为本案主要是关于如何确定仲裁时效的问题工人起诉错误的单位后 刘没有与杜或家具厂签订劳动合同,但杜租用了家具厂的工厂在同一行业生产。当刘来到工作场所提供劳动力时,杜没有注册自己的家具厂,因此刘错误地认为雇主是家具厂。两个月后,刘终止了与杜的劳动关系。一个月后,劳动仲裁委员会就刘和一家家具厂之间的仲裁案作出了仲裁裁决。由于一家家具厂不同意该裁决,该案件由两级人民法院审理,发现雇主是杜,而不是家具厂。在刘签署终审判决后,以杜为对方提起劳动仲裁,之前的诉讼行为应引起相关争议。如何确定仲裁时效?参照2006年10月1日生效的《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劳动争议案件若干法律适用问题的解释(二)》第十三条,当事人在申请仲裁期间,如能证明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人民法院裁定申请仲裁的期限中断:(二)向有关部门请求权利救济;申请仲裁的期限中断的,自有关部门作出决定或者不予处理时起,重新计算申请仲裁的期限。这在理论上一直存在争议,但随着《最高人民法院司法解释》(二)的颁布,向有关部门请求权利救济被认定为仲裁诉讼时效的中断。中断的诉讼时效从作出处理或不处理的决定时起重新计算。在本案中,可以确定刘向杜申请仲裁的期限自刘向家具厂申请仲裁之时起中断,仲裁期限在刘签署最终判决后重新计算60天。因此,杜认为,本案的仲裁时效已经到期,无法确定。Du是个人所有者,对债务承担无限责任。法院据此裁定,杜某拖欠刘某工资4433元,经济补偿1108元(按工资总额的25%计算),处理正确。劳动仲裁委员会拒绝受理刘的上诉超过60天,这违反了相关法律法规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问答库收录2074234条法律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析,是法律学习是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