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问题:

 

问题 可变更合同民事诉讼的内容
释义

《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五十四条规定:“下列合同的当事人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变更或者撤销:
    

(一)重大误解的民事行为;
    

(二)明显不公的民事行为;
    

(三)因欺诈而订立的不损害国家利益的合同
    

(4)在胁迫下订立的不损害国家利益的合同
    

(5)利用人身危险订立的合同
    

受害人有权要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变更或者撤销。当事人要求变更的,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不得撤销。
    

有重大误解的合同
    

>所谓重大误解合同,是指行为人对合同的重要内容理解错误,致使其意思与表述不一致的合同。《民法通则若干问题意见》第七十一条规定:如果行为人对行为的性质、对方当事人、标的物的种类、质量、规格和数量的错误理解,使行为的结果与自己的意思相反,造成重大损失,可以认定为重大误解" . 本规定解释了合同的基本内容中的重大误解。
    

1。重大误解的特点。在民法理论中,重大误解又称错误,有两种情况:(1)意思与事实不符,(2)意思与表述不符。根据德国法学家萨尼的观点,前者是一种真正的错误,即动机错误;后者是非真实错误,即法律行为的错误或直接称为错误。重大误解通常具有以下特点:
    

(1)误解是双方理解上的错误。错误的产生是由于当事人内在意思的缺陷,而不是其他原因。双方含义的真实性与其内在含义一致,即由于缺乏必要的知识、技能或信息等内在含义的缺陷而误解合同内容。    

(1)需要确立意志表达。在表达意愿方面出现了重大误解。如果不确定意愿的表达,就不会有重大误解。因此,重大误解必须有明确的意愿表达。在没有意愿表达的情况下,如果意愿表达根本没有确立,就不会构成重大误解。要确认意志表达的确立,必须根据意志表达确立的一般要素来衡量,它具有表达内心意志的效果意义,并通过它来表现内心意志的表达行为。    

3。重大误解和欺诈与明显不公平之间的区别。重大误解和欺诈之间的区别包括表意文字的认知错误问题。二者的根本区别在于,在重大误解的情况下,误解方陷入错误理解是由于其自身的过错(非故意)。在欺诈的情况下,欺诈方的错误理解是由于他人的欺诈,他诱使自己做出不真实的意图表达,而不是他自己的错。    

4个主要的误解。从司法实践的角度来看,主要的误解包括以下几种情况:
    

(1)对合同性质的误解,如将销售误认为是赠与或赠与是销售;    

可变更和可撤销的合同只是简单地进行变更。事实上,这意味着合同已经成立,因为存在某些法律原因,允许双方撤销或变更合同的部分或全部条款

随便看

 

法律咨询问答库收录2074234条法律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析,是法律学习是实务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eaol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6 14:42:44